[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内壁无损伤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9378.8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8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原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内壁 损伤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材内壁无损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我国政府在逐年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城镇排水管网建设不断加快,由于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具有:质量小、强度高、耐腐蚀、水流阻力小、施工安装方便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城镇排水工程中,一些城市已开始用塑料排水管道替代传统混凝土排水管道。
但是,塑料埋地排水管属于柔性管,在破坏前会有很大变形量,并且由于地势不同、路面载荷的不同会导致埋地管道弯曲,传统对排污管道检测,主要是由普通人员进入管道检测或者潜水员进入管道检测,由于管道的半径、变形和内部状况的限制,人员进入管道极不方便,检测也不准确,使得工作效率较低、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内壁无损伤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材内壁无损伤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和导向车,所述机架的上方固定有智能分析控制装置,智能分析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安装在机架一侧的电控箱连接,所述机架的底部通过销轴安装有滚轮,所述机架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电动卷盘,电动卷盘通过导线与电控箱连接,所述电动卷盘上缠绕有电缆,电缆的一端贯穿转轴与智能分析控制装置连接,电缆的另一端与导向车连接,所述导向车设有车
架,车架的两侧均安装有履带轮,所述车架的上方通过液压装置安装有导向车车头,所述导向车车头的内部安装有可旋转装置,可旋转装置的中央设有高分辨率彩色摄像机,所述高分辨率彩色摄像机的一侧安装有红外发射器,高分辨率彩色摄像机的另一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所述高分辨率彩色摄像机和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皆与显示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底部安装有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智能分析控制装置上设有显示器,显示器的下方设有控制按钮。
优选的,所述智能分析控制装置的一侧机架上焊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导向车车头的顶部安装有强光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是:该管材内壁无损伤检测装置,导向车安装有履带轮,通过智能分析控制装置可控制导向车在管道内自由行走,不受管道内的杂物影响,方便检测,同时履带轮能确保导向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杜绝了导向车车头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抖动现象,提高了取像质量,进而提高了检测精度,检测效率也随之提升,采用高分辨率彩色摄像机从不同角度获取待检测管道的多张图像传输给智能分析控制装置,智能分析控制装置根据多张图像分析处理后得到待检测管道的三维尺寸信息,然后将待检测管道的三维尺寸信息与预存储的管道标准尺寸信息比对,并将二者误差信息输送到显示器上,便于工作人员了解待检测管道内部情况,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反馈的肉眼无法看清的损坏,然后通过电缆传输给智能分析控制装置,智能分析控制装置分析处理后输送到显示器上,本使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准确的对管道的变形率进行检测,无须人员进入管道,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向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缆、2-转轴、3-智能分析控制装置、4-显示器、5-控制按钮、6-把手、7-电动卷盘、8-滚轮、9-销轴、10-机架、11-支撑脚、12-导向车、13-车架、14-履带轮、15-液压装置、16-导向车车头、17-强光灯、18-高分辨率彩色摄像机、19-可旋转装置、20-红外发射器、21-电控箱、22-红外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原,未经高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93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