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7138.4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6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李红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福;李红岩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6 | 代理人: | 晏荣府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艾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是我国传统中医自然疗法中独特的经络外疗法,为了方便治疗,现在经常使用艾灸器进行艾灸。艾条或艾绒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水蒸气,如果不及时排放出去会影响燃烧质量。艾条或者艾绒燃烧产生的味道很呛人,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艾灸器没有排烟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器,解决了艾灸器排烟问题,能够使燃料充分燃烧,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艾灸器,包括提供燃烧空间的燃烧装置、推动燃料的推燃装置、防护装置及排放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水蒸气的排风装置。所述推燃装置深入燃烧装置并且与燃烧装置卡接,所述防护装置套接于燃烧装置上,并与燃烧装置形成风道,所述排风装置连接防护装置并与风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装置包括两端均开口的内灸筒,其中一开口为燃烧口,另一开口为非燃烧口,内灸筒上靠近燃烧口的部分设有出气孔。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或水蒸气如果闷在内灸筒中会影响其燃烧质量,通过出气孔排放出去之后,燃料得以更好的燃烧。
更进一步的,所述推燃装置包括弹性件和连接于所述弹性件两端的底盖和压板。所述底盖卡接于内灸筒的非燃烧口,用于固定弹性件的一端。所述弹性件和压板深入内灸筒中,将燃料推向燃烧口,实现自动推动燃料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两端均开口的外罩筒和卡接于外罩筒端部的网罩。所述外罩筒套接于内灸筒上,并与内灸筒形成风道,所述外罩筒上设有连接排风装置的排风口。所述网罩兜住内灸筒的燃烧口,使燃料不脱落,同时网罩防止燃料被推燃装置推出内灸筒。
更进一步的,所述排风装置通过一气管连接外罩筒的排风口和吸风机,吸风机动作时,风道内的气体被排放出去,外界空气通过内灸筒的燃烧口进入燃烧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罩筒在排风口处形成与风道连通的缓冲腔室,气体在缓冲腔室中得以均匀地排放出去。
更进一步的,所述气管内部成波纹状,能够过滤燃烧产生的焦油分子,净化被排放的气体。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套接在外罩筒上的用于隔热的棉套、连接在网罩上的盛灰器和与内灸筒匹配的灭火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灸筒的燃烧口形成向内的缩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罩筒的第一端部与内灸筒紧配合,第二端部形成与网罩配合的卷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设有排风装置,能及时将艾条或艾绒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和水蒸气排放出去,从而提升燃料的燃烧质量,同时又避免房间里萦绕呛人的烟气。
2、排风装置中包括有吸风机,吸风机在吸走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水蒸气时,外界空气从内灸筒的燃烧口吸入进来,从而使燃料有足够的氧气得以充分燃烧,进而提升了燃烧质量。
3、在使用盛灰器清理灰的时候,网罩能够阻止已经炭化但未完全燃烧的艾条或艾绒落入盛灰器,使燃料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4、排风装置中的气管内部呈波纹状,能有效吸附烟气中的焦油,净化了烟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二。
其中:11、底盖,12、弹簧,13、压板,2、内灸筒,31、外罩筒,32、网罩,33、盛灰器,34、灭火器,41、气管,42、吸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举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包括提供燃烧空间的燃烧装置、推动艾条的推燃装置、防护装置及排放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水蒸气的排风装置。
燃烧装置为两端开口的内灸筒2,内灸筒2的两个开口分别为燃烧口和非燃烧口,非燃烧口设有凸起,用于连接推燃装置,从而将燃料推送至燃料口。艾条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气和水蒸气,烟气和水蒸气会影响艾条的燃烧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灸筒2在靠近燃料口的地方设有小的出气孔,将烟气和水蒸气排出去。出气孔处于内灸筒2与防护装置形成的风道中,不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内灸筒2的燃烧口呈向内收缩的状态,形成缩口,缩口可以避免未燃烧的艾条被推燃装置弹出去,进而调节艾条被弹簧推出的速度,即燃烧的速度,实现了燃烧的自动化,同时该缩口提高了内灸筒2的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福;李红岩,未经李福;李红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7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