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晶废条打磨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6884.1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4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朱益飞;王海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晶 打磨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磨工装,特别涉及一种多晶废条打磨工装。
背景技术
多晶锭完成剖锭开方后四周会产生边皮回收料,边皮的上部由于受多晶铸锭过程中分凝排杂的影响杂质含量较多不可直接作为常规回收料循环利用,需要从边皮上部固液分界面处截断,截断部分称之为“废条”,废条需要经过打磨碱洗处理后才能提纯使用,废条长宽高分别仅为160mm、40mm、50mm左右体积较小,无法在操作平台上直接打磨,现有的操作手法必须单手握持废条单手持磨光机打磨,技能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打磨效率低下,且手持废条直接打磨的操作方式极易造成工伤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晶废条打磨工装,采用特殊结构设计,通过多方位固定,有利于顺利打磨;且底部采用独特设计的底部固定装置,放置打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不易滑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晶废条打磨工装,其中,包括工装壳体,所述工装壳体呈方形盒体结构,所述工装壳体上设有由尼龙板构成的保护层、固定机构以及底部固定装置,所述保护层均匀分布于所述工装壳体内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数量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工装壳体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螺栓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固定螺栓均设置在所述工装壳体一侧侧壁上,所述两个第二固定螺栓在所述工装壳体一侧侧壁上呈均匀横向分布;所述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工装壳体底部,所述底部固定装置呈板体结构,所述工装壳体设置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中心位置,所述底部固定装置长度L1与所述工装壳体宽度L2之比为83:38。
上述一种多晶废条打磨工装,其中,所述保护层厚度D1与工装壳体厚度D2为1:1。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专用废条打磨工装可以直接放置在打磨平台操作,打磨过程中实现手不接触废条直接打磨,杜绝了打磨作业安全隐患;使用时,将废条放置入工装壳体内,并调节固定螺栓,使得固定螺栓顶住废条底面与侧面,实现废条在工装内部的有效固定。专用废条打磨工装具有尺寸自适应调节功能,可以通过限位螺丝的调节适应各种常规尺寸的废条。
内部采用全包覆尼龙板作为保护层,使得废条在打磨过程中与工装之间减少摩擦磨损,保证产品质量。
采用特殊结构设计,通过多方位固定,有利于顺利打磨;且底部采用独特设计的底部固定装置,放置打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与地面或工作台面接触面积大,不易滑动,提高打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且经过上万次科学测算,当底部固定装置长度与所述工装壳体宽度之比为83:38时,底部固定效果最佳,且同时底部固定装置长度不会由于过长而妨碍切割。专用废条打磨工装变单手握持废条单手持磨光机打磨为双手握持磨光机直接按压打磨,可轻易加强打磨力道改善打磨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X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工装壳体1、保护层2、固定机构3、第一固定螺栓31、第二固定螺栓32、底部固定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多晶废条打磨工装,其中,包括工装壳体,所述工装壳体呈方形盒体结构,所述工装壳体上设有由尼龙板构成的保护层、固定机构以及底部固定装置,所述保护层均匀分布于所述工装壳体内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数量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工装壳体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螺栓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固定螺栓均设置在所述工装壳体一侧侧壁上,所述两个第二固定螺栓在所述工装壳体一侧侧壁上呈均匀横向分布;所述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工装壳体底部,所述底部固定装置呈板体结构,所述工装壳体设置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中心位置,所述底部固定装置宽度与所述工装壳体长度一致,所述底部固定装置长度L 1与所述工装壳体宽度L2之比为83:38。所述保护层厚度D1与工装壳体厚度D2为1:1。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6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操作安全的磨抛机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锅的外壁磨边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