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塑与脱模角度单独可调的载带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5037.3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3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史贵良;鲁智宽;童涵;张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46 | 分类号: | B29C51/46;B29C5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模 角度 单独 可调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载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载带真空吸塑成型装置,尤其是吸塑与脱模角度单独可调的载带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载带的成型方式主要有冲孔与吸塑成型两种方式,冲孔方式由冲孔机构完成,而吸塑成型方式则在吸真空状态下吸附于成型模具完成口袋成型、并在吹气状态下完成脱模。吸真空结构与脱模吹气结构呈相对角度150度固定于法兰盘上,并通过密封圈与成型模具法兰盘连接。
吸真空结构与脱模吹气结构固定位置的相对角度虽然合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为挤出机高度、成型角度、模具差异等因素,需要调节吸真空结构位置(即吸塑角度),此时脱模吹气结构位置(即脱模角度)也相应变化;反之,当调节脱模角度时,吸塑角度亦会跟着变化。这会造成载带成型不良、后续盖带封合不良等问题,更使得某些产品成型的调试难度大幅提高,个别型号的产品甚至无法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载带成型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吸塑与脱模角度单独可调的载带成型装置,将现有载带成型装置相对固定位置的吸真空与脱模吹气结构分别设计了两个独立的调节结构,调节吸塑角度时不影响脱模角度,反之,调节脱模角度时也不会影响吸塑角度,保证了载带成型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吸塑与脱模角度单独可调的载带成型装置,包括机台,所述机台设置机台通孔,所述机台通孔内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安装有主轴,所述支撑座包括位于所述机台下方的主支撑座和位于所述机台上方的前支撑座,所述前支撑座上设置有吸塑角度调节结构和脱模角度调节结构,所述主轴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吸塑角度调节结构和脱模角度调节结构上方的成型模具盘。
作为优选,所述吸塑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吸塑角度板、与所述吸塑角度板连接的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的第一调节阀以及设置在所述吸塑角度板与所述成型模具盘之间的吸塑密封块。
作为优选,所述吸塑角度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有密封块座,所述吸塑密封块设置在所述密封块座上,所述螺栓上设置有压簧,所述吸塑密封块上设有吸塑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模具盘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卡槽,所述吸塑密封块座上设置有密封块槽,所述吸塑密封块设置在所述密封卡槽与所述密封块槽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脱模角度调节结构包括脱模角度板、与所述脱模角度板连接的第二连杆和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二调节阀以及设置在所述脱模角度板与所述成型模具盘之间的脱模密封块。
作为优选,所述吸塑角度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密封块座,所述脱模密封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块座上,所述螺栓上设置有压簧,所述脱模密封块上设有脱模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采用手摇式升降机。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
1、将现有载带成型装置相对固定位置的吸真空与脱模吹气结构分别设计了两个独立的调节结构,调节吸塑角度时不影响脱模角度,反之,调节脱模角度时也不会影响吸塑角度,保证了载带成型的稳定性;
2、手摇式升降机的调节方式,将需要调节的角度位置量转化为了升降机的上下运动位置量,使操作更加方便,数据更加直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区方法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成型模具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5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吹瓶模具的把手机构
- 下一篇:电容触控屏的扫描方法及电容触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