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药物湿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4489.X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2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韦秀红;杨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1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湿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湿敷器。
背景技术
深静脉血栓多发于下肢及盆腔深静脉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上肢也有发生,多见于手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严重者可造成肺栓塞,延迟治疗可能致死致残,因而早治疗十分重要。目前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方法为外用消肿治疗,临床选用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可缓解局部肿胀,解除血管痉挛和改变局部循环,减轻炎性反应。常用方式为采用浸湿毛巾包裹肿胀肢体,外层再用塑料膜包裹。上述处理方式不仅操作繁琐,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湿敷密封性差。因密封性差而易于使得湿敷药物渗漏流失,这不仅导致患者的床单、被服被湿敷药物污染,同时导致医护人员不得不频繁添加或更换湿敷药物,从而增加湿敷的成本。其二,湿敷温度无法控制。湿敷时温度要求30~50℃;湿敷温度低于30℃会刺缴人体局部肌肉收缩,血管痉挛疼痛加剧;而湿敷温度高于50℃则易引起烫伤和栓子脱落,并加重缺氧现象。其三,使用舒适感差。仅依靠浸湿毛巾包裹的方式,大量湿敷药物湿答答的覆盖在患者皮肤上,使得患者肢体体验感差,使用舒适度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药物湿敷器,其操作简便可靠而湿敷效果好,能实现对患者肢体的高效湿敷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药物湿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呈直筒管状的湿敷筒,所述湿敷筒的筒壁处贯穿设置有用于给药的进药接头,该进药接头连接外部湿化设备;所述湿敷筒包括位于筒体两端的可径向弹性伸缩的端部袖套以及连接两弹性袖套的中段波纹管,该中段波纹管的伸缩方向与湿敷筒的轴线方向彼此同向。
优选的,所述湿敷筒还包括托撑于中段波纹管内侧壁处的起支撑骨架作用的鼠笼状的框架;框架上的各轴向延伸的杆体均由可轴向伸缩调节的伸缩杆制成;框架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其中一个端部袖套上。
优选的,以框架上的中段波纹管所在侧为外侧,框架的内侧处还设置有伸缩方向与中段波纹管同向的内层波纹管,所述内层波纹管、框架及中段波纹管形成彼此存有径向空气间隙的三层夹心结构;内层波纹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其中一个端部袖套上。
优选的,所述端部袖套外形呈喇叭口状构造,且端部袖套的大口径端构成与中段波纹管配合的配合端;端部袖套的小口径端设置有可径向弹性伸缩的弹性箍紧环;弹性箍紧环上的用于接触患者皮肤的内环面处包覆用于起柔性托垫和密封作用的软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毛巾湿敷法所带来的湿敷效果差乃至使用舒适度低等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的采用了中段波纹管配合两端端部袖套的方式,使得湿敷筒整体形成了既可径向伸缩又可轴向伸缩的独特构造。使用时,通过外部湿化器的连接作用,使得湿敷药物形成雾化状态而从进药接头进入患者皮肤与湿敷筒之间的间隙内。由于整个湿化过程被局限和密封在湿敷筒与患者皮肤的狭小间隙内,该优良的湿敷密封性带来了极佳的湿敷效果,雾化药物本身的均匀性也使得湿敷效率及使用舒适度亦可得到有效提升,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均可进行湿敷,成效显著。
2)、考虑到实际使用时,如单纯采用较硬质的医用橡胶来作为中段波纹管的制作材料,显然会在患者使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而若采用软质的医用橡胶来制作中段波纹管,势必导致湿敷筒的坚挺性不够,导致使用上存在麻烦。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可轴向伸缩的框架作为内部骨架,以内外双层的软质的波纹管来包覆该框架,从而形成湿敷筒的中段筒身结构,最终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和便捷性。内层波纹管、框架及中段波纹管形成彼此存有径向空气间隙的三层夹心结构,利用夹心结构的空气夹层,可有效保证湿敷时药物相对外部环境的保温性。
3)、端部袖套的喇叭口状结构,可使得中段波纹管处能够明显的高出患者皮肤,从而保证在患者皮肤与湿敷筒的中段筒身间产生明显间隙,从而提供容纳雾化药物的空间。作为筒状部件,湿敷筒必然需要两端密封,因此采用弹性箍紧环来箍紧和密封患者相应的皮肤部位。软垫层则起到保护患者皮肤的目的,从而避免出现因弹性箍紧环过紧而箍伤患者皮肤的状况;并在弹性箍紧环过松时也能起到填充该松脱部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病人小臂
10-进药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44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