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滇重楼育苗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3438.5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1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庆恒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A01G9/26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53110 | 代理人: | 叶健 |
地址: | 675906 云南省临***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楼 育苗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滇重楼育苗大棚,具体是一种滇重楼育苗大棚。
背景技术
滇重楼又叫独角莲、七叶一枝花、重楼一枝箭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滇重楼生长周期长,从播种到收获需8年左右,由于长时间的大量采挖,导致野生滇重楼越来越少,在生产中采用种子育苗繁殖就显得尤为重要,滇重楼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或地下茎切割繁殖,滇重楼种子具有明显的后熟作用,胚需要休眠,完成后熟才能萌发,催芽后的滇重楼幼苗经过3年左右的形成明显根茎后方可移栽。
滇重楼幼苗的自然适应能力差,为提高滇重楼幼苗的成活率,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日光温室进行幼苗的培育,由于现有日光温室通常采用喷淋系统来保证温室的高湿,从而调整温室温度,喷淋水大量的存储在苗床上,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容易造成滇重楼幼苗烂根,滋生病虫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滇重楼育苗大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滇重楼育苗大棚,包括育苗大棚主体,育苗大棚主体上部设有顶棚梁,顶棚梁上设有顶棚,育苗大棚主体中间设有中间过道,中间过道两侧均设有育苗床,育苗床上设有育苗床支架,育苗床支架上活动连接有多个育苗盘支架,每个育苗盘支架上均设有多个育苗盘,育苗大棚主体两侧均设有加湿装置,加湿装置包括湿帘,湿帘后端设有导风腔,导风腔后端为风扇,湿帘底部为蓄水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棚为透光塑料膜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育苗床支架内侧设有调节手轮,育苗床底部均设有四个万向轮,育苗床顶部设有收集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棚梁下侧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滑轨,滑轨上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滑块电机,横梁上套接有若干个滑环,滑环端部与滑块固定连接,滑环底部连接有遮阴网,遮阴网两端的滑块上均设有滑块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扇通过电机轴设置在风扇电机上,风扇电机设置在风扇电机座上,风扇电机后侧为过滤层,风扇电机座固定在过滤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湿帘通过循环水管与蓄水池连通,循环水管间设置有循环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设置遮阴网的方式为滇重楼育苗提过阴凉的环境,同时通过湿帘加湿的方式为大棚内的空气加湿,避免了喷淋加湿造成的加湿效果差、成本高、对育苗有影响的弊端,通过遮阴和加湿为滇重楼育苗提过了良好的阴凉高湿度的环境,提高了滇重楼的育苗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滇重楼育苗大棚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滇重楼育苗大棚的遮阴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滇重楼育苗大棚的加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苗大棚主体、2-顶棚、3-顶棚梁、4-育苗床、5-育苗盘、6-育苗盘支架、7-调节手轮、8-育苗床支架、9-万向轮、10-收集板、11-中间过道、12-横梁、13-遮阴网、14-加湿装置、15-滑轨、16-滑环、17-滑块、18-滑块电动机、19-湿帘、20-水循环管道、21-导风腔、22-风扇、23-循环水泵、24-蓄水池、25-过滤层、26-风扇电机座、27-风扇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庆恒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凤庆恒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3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 下一篇:冲压取料高稳定性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