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缆升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3002.6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9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鄢俊俊;李顺成;冯彦军;马创;陈凯;李勇;刘学金;肖劲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缆固定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缆升降器。
背景技术
缠有漏缆的漏缆盘重达到1000千克,在铁路作业时,工人们需要拉动漏缆实施工程,但是漏缆盘太重使工人操作非常困难,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且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漏缆升降器,以解决现有操作困难、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资源以及工作效率低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漏缆升降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二升降装置和一实心金属棒,每一所述升降装置均具有一气缸主体和位于所述气缸主体的一压杆以及位于所述气缸主体上端的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有一固定滚轴,所述固定滚轴的上表面具有下凹的一弧形限位部,所述实心金属棒的相对两端限位于所述二升降装置的二所述弧形限位部,并且通过至少一固定环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固定滚轴,每一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一底座,自所述底座的相对两端向上设有二支架,所述二支架的内测具有刻度或者刻度尺,一漏缆盘其中部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一通孔,所述实心金属棒的相对两端伸出所述通孔而其中间区域收容于所述通孔,所述实心金属棒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为千斤顶。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金属棒为实心铁棒。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主体上设有一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包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气缸主体和一施压手柄,所述施压手柄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且与所述连接件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可拆卸的固定于一平板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缆升降器,通过所述漏缆升降器将所述漏缆盘升高,所述实心金属棒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使所述漏缆盘可以绕所述实心金属棒转动,从而有效降低了工人拉动漏缆时的难度,节省了大量人力,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漏缆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其中一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漏缆升降器的与漏缆盘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并结合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缆升降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二升降装置2和一实心金属棒3,每一所述升降装置2均具有一气缸主体22和位于所述气缸主体22的一压杆25以及位于所述气缸主体22上端的以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的顶端设有一固定滚轴27,所述固定滚轴27的上表面具有下凹的一弧形限位部,所述实心金属棒3的相对两端限位于所述二升降装置2的二所述弧形限位部,并且通过至少一固定环31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固定滚轴27,每一所述升降装置2还包括一底座21,自所述底座21的相对两端向上设有二支架26,所述二支架26的内测具有刻度或者刻度尺(未图示),一漏缆盘4其中部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一通孔,所述实心金属棒3的相对两端伸出所述通孔而其中间区域收容于所述通孔,所述实心金属棒3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2为千斤顶。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金属棒3为实心铁棒。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主体2上设有一气阀24。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25包括一连接件231连接所述气缸主体22和一施压手柄252,所述施压手柄252位于所述连接件251的端部且与所述连接件251垂直设置。
使用时,按照一定的间距将二所述升降装置2固定,并通过所述压杆25调节所述支撑杆23顶端的距离所述底座21的高度,使其距离所述底座21的高度等于所述漏缆盘4的最大半径,再将所述实心金属棒3穿过所述通孔,使所述实心金属棒3的相对两端伸出所述通孔,将所述实心金属棒3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固定环31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固定滚轴27。对所述压杆25施压使所述支撑杆23顶端的离地高度增大直到所述漏缆盘4离开支撑面。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3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叉车臂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安全性高的间歇性升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