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持式送料级进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2917.5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7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舰;李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路机械(嘉兴)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3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持 式送料级进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式。
背景技术
级进模(也叫连续模)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的冲压加工。一次行程完成以后,由冲床送料机按照一个固定的步距将材料向前移动,这样在一副模具上就可以完成多个工序,一般有冲孔,落料,折弯,切边,拉深等。级进模的特点是多任务序冲模,在一副模具内,可以包括冲裁,弯曲成型和拉伸等多种多道工序;具有很高的生产率;操作安全、易于自动化,可以采用高速冲床生产,可以减少冲床,减少场地面积,减少半成品的运输和仓库占用;但是级进模的精度相对较低,对于尺寸要求极高的零件不宜使用级进模生产。
在采用级进模进行冲压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误差、设备本身误差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传送料带时料带上的引导孔和级进模上的引导冲头不能准确对正的问题,尤其是在级进模试模过程中和小规模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传送料带,需要人眼去对正引导冲头和引导孔,并手动传送料带,这种方法受限于工人操作水平及工作态度,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送错步,一旦送错步,模具工作面内料带就会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大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证料带引导孔与模具引导冲头的准确对正,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产生废品并节省生产成本的夹持式送料级进模。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持式送料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通过若干根导柱相连,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与上模座一体成型的固定板和设置于固定板上的可升降的冲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和设置于下模座上的传送定位机构,所述传送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座上端面的固定座、设置于固定座上的滑块、设置于滑块上的传送板和设置于传送板上对应冲头位置处的夹持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送板上对应于传送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通过导轨座可滑动的设置于滑块上,所述直线导轨上设有止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手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相互对称的结构,且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固定于于传送板两侧的直线导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上远离导轨座的一侧设有楔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冲头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夹持手的数量和冲头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传送板上对应于冲头的位置处设有夹持手,当进行料带的传送和冲压时,能够保证料带引导孔与模具引导冲头的准确对正,提高生产效率和冲孔的精确度,同时不需要人工进行移位,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产生废品并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夹持式送料级进模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组件结构立体图;
图中符号说明:
上模座1,固定板2,冲头3,下模座4,传送定位机构5,固定座6,滑块7,传送板8,夹持手9,直线导轨10,导轨座11,止位块12,第一夹持部13,第二夹持部14,楔块15,导柱16。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夹持式送料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通过四根分别设置于下模组件四个角上的导柱16相连,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1、与上模座1一体成型的固定板2和设置于固定板2上的可升降的冲头3,所述冲头3的个数为6个,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4和设置于下模座4上的传送定位机构5,所述传送定位机构5包括设置于下模座4上端面的固定座6、设置于固定座6上的滑块7、设置于滑块7上的传送板8和夹持手9,所述夹持手9的数量为6个,所述6个夹持手9都设置于传送板8上且与6个冲头3一一对应;
所述传送板8上对应于传送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直线导轨10,所述直线导轨10通过导轨座11可滑动的设置于滑块7上,所述直线导轨10上设有止位块12,所述两个直线导轨10之间设有驱动杆;
所述夹持手9包括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14,所述第一夹持部13和第第二夹持部14为相互对称结构,且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14分别固定于传送板8两侧的直线导轨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路机械(嘉兴)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圣路机械(嘉兴)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29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气雾罐顶盖冲压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內碗正拉伸级进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