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矿库裂缝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2237.3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0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L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裂缝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矿库安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尾矿库裂缝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监测预警技术(包括地质监测技术、建筑物危险区监测技术等)主要以人工巡视巡查监测为主,包括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等。上述方法主要是监测易于滑坡事发区的裂缝变化,现有的裂缝报警装置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不能将裂缝位移量无线传输出去,只能现场报警,范围小。其次,主要的检测元件是利用干簧管的通断,干簧管与磁铁配合使用,但干簧管容易磁化,产生触点粘连。拿去磁铁后,触点应该断开,但由于磁化粘连触点不能断开,因此不能可靠的检测裂缝的位置变化。并且干簧管的触点是机械触点,在同样触点容量的情况下比电子触点的可靠性差,综上可知传统的监测技术存在监测可靠性差、监测的状态信息不能量化也不能及时的传输出去供巡视、巡查人员实时查看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矿库裂缝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技术存在监测可靠性差、监测的状态信息不能量化也不能及时的传输出去供巡视、巡查人员实时查看的技术性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尾矿库裂缝监测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设置在装置外壳内的电路处理模块以及信号采集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与电路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设置在装置外壳底部的滑轨以及可在滑轨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在平行滑轨的方向上固定连接有拉丝,所述拉丝自由端通过装置外壳上设置的开孔伸出,所述拉丝位于装置外壳内部的一端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抵接在滑块以及装置外壳的内侧面,所述弹簧上设有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拉丝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固定点,所述装置外壳设有第二固定点,所述第一固定点与第二固定点可分别固定设在裂缝的两侧并通过拉丝拉紧,所述的电路处理模块包括以下单元:
微处理器单元,用于信号处理与信号收发,所述拉压力传感器通过A/D转换单元连接微处理器单元,所述拉丝伸缩时带动弹簧伸缩,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随之变化,变化的压力值输入微处理器单元换算为对应的裂缝变化尺寸,
检测范围报警点确定按钮,用于设定压力值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预报警或报警的电阻值,
无线传输电路单元,用于测量的裂缝数据信息实时的向外无线传输以及外部查询请求信号的收发,
报警电路单元,在裂缝状态发生变化至报警或预警点时,进行现场声光报警,
地址编码器单元,将该监测装置安装的位置进行地址编码并通过微处理单元向外发送该位置编码,
电源电池,为电路处理模块供电,
所述检测范围报警点确定按钮、地址编码器单元分别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所述的报警电路单元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所述的无线传输电路单元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所述电源电池分别连接微处理器单元、无线传输电路单元以及报警电路单元。
优选地,所述装置外壳四周设有多个第二固定点。
优选地,所述装置外壳上的开孔设有密封体,所述拉丝的自由端通过密封体伸出,所述装置外壳为密封式。
优选地,所述拉丝为不锈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尾矿库裂缝监测装置,通过裂缝变化带动拉丝和弹簧一端同步移动,进而将该些变化的弹簧压力值输入微处理器单元换算出裂缝的变化量,该换算出裂缝的变化量通过无线传输电路单元实时的传输至外部供远程监测、巡查人员观测,该监测装置监测灵敏度高,方便工作人员查询;由于裂缝会变大也会变小,在变小的情况下压缩的弹簧压力相应的变小,且随之压力值的大小变化可将裂缝变化值的量化,从而能精确的了解裂缝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提高了监测可靠性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尾矿库裂缝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处理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中:装置外壳1,电路处理模块2,滑轨3,滑块4,拉丝5,开孔6,弹簧7,拉压力传感器8,第一固定点9,第二固定点10,裂缝11,微处理器单元21,A/D转换单元22,检测范围报警点确定按钮23,无线传输电路单元24,报警电路单元25,地址编码器单元26,电源电池27,密封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2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台架
- 下一篇:一种门窗隔声性能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