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的航天器用多芯LVDS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1452.1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9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冉;赵如琳;张玉廷;杜栩扬;李红林;刘佳薇;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11/06;H01B7/17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付雷杰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屏蔽 效能 航天 器用 lvds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兼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的航天器用多芯LVDS线缆。
背景技术
目前,LVDS线缆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载荷的航天器。在航天器内部,LVDS线缆用于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因此一款好的LVDS线缆对于航天器来说,是维持信号稳定传输,保障航天器功能、性能指标的重要因素。而在工程使用中,电磁泄漏是LVDS线缆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受传统工艺限制,线缆的屏蔽存在薄弱环节。如图1所示的航天器用LVDS线缆,由内导体、内绝缘层、填充物、绕包层、排扰线、屏蔽层和外绝缘层等七部分组成。原有LVDS线缆与尾罩对接时,LVDS线缆与尾罩,以及尾罩内部多个结构都存在大小不一的各种缝隙,导致信号传输路径上的屏蔽层屏蔽不连续。各种缝隙即成为辐射天线,使得使用该线缆的单机在进行辐射发射类测试时(即RE102项,具体测试方法及限值要求见GJB151A-97和GJB152A-97),经常会出现超出限值要求的现象。此现象广泛出现于各类使用LVDS线缆的航天产品中,亟需一种具有良好屏蔽效能的航天器用双绞屏蔽LVDS线缆,适应型号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的航天器用多芯LVDS线缆,能够提高多束LVDS线缆在连接处的电磁屏蔽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的航天器用多芯LVDS线缆,由多根LVDS线缆组成,并通过电连接器的尾罩与电连接器本体连接,其特征在于,多束LVDS线缆在连接处剥除自带绝缘层且自带的屏蔽层在多束LVDS线缆的一侧,多束LVDS线缆合并为一束线芯束;线芯束在剥除处由内到外依次被第一隔热层、金属丝层、第一紧固层、第一屏蔽层、防护帘、第二屏蔽层、第二紧固层、第三紧固层和第二隔热层包覆;所述第一隔热层用来阻挡外部热量对线芯束的干扰;所述第一紧固层用来将线芯束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用来覆盖线芯束以减少电磁泄露;所述防护帘用来全面覆盖尾罩和线芯束的连接部分以减少电磁泄露;所述第二屏蔽层是用来覆盖尾罩外侧的线芯束和防护帘以减少泄露;所述第二紧固层是用来固定第二屏蔽层两端处的线芯束;所述第三紧固层是用来固定尾罩末端和屏蔽缠带末端的线芯束;所述第二隔热层是覆盖整个线芯束用来阻挡外部热量对线芯束的干扰。
进一步的,第一隔热层为聚酰亚胺薄膜,绕线芯束缠绕3-5层。
进一步的,金属丝为镀银铜丝。
进一步的,镀银丝绕隔热层缠绕2-3圈。
进一步的,第一紧固层、第二紧固层和第三紧固层为热缩带或ATUM热缩套管;
进一步的,第一屏蔽层为铜基胶带。
进一步的,第二屏蔽层为金属屏蔽缠带。
进一步的,第二隔热层为双面镀铝聚酰亚胺薄膜,缠绕圈数为2圈。
进一步的,双面镀铝聚酰亚胺薄膜上有用于散热的透气孔。
进一步的,防护帘为铜基胶带。
有益效果:
1、优化了LVDS线缆本身的电磁屏蔽性能,大大减少对外辐射发射的量值,从而可以使得使用该线缆的射频单机通过RE102项的测试,确保宇航型号任务的完成。
2、将多束导线整合为一组进行屏蔽处理,实现屏蔽层之间的无缝连通,减少导线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导线的电磁泄露,增加屏蔽效能。
4、在接口处,保证屏蔽是连续的
5、减小了外界电磁干扰对LVDS线缆的耦合,提高设备的抗扰度。
6、极大的优化了航天器舱内的电磁环境,促进敏感的航天设备与其电磁环境兼容工作。
7、减少了由于线缆屏蔽不良导致试验超差,从而重复生产测试的过程,节约了型号任务研制的宝贵时间和经费。
附图说明
图1为航天器用LVDS线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剥除导线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3为缠绕第一隔热层和镀银铜丝的示意图。
图4为缠绕第一紧固层的示意图。
图5为缠绕第一屏蔽层的示意图。
图6为覆盖防护帘的示意图。
图7为缠绕第二屏蔽层和第二紧固层的示意图。
图8为缠绕第三紧固层的示意图。
图9为多芯LVDS线缆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1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提升防水效果的导线
- 下一篇:一种便于连接的新型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