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机用吊重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7905.5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4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蒲承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翔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翔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52 | 代理人: | 丁敬伟 |
地址: | 5517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用吊重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用吊重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线控耳机产品都是在耳机线上固定一个铜扣,音控盒上盖与音控盒下盖组成的容纳盒内有一夹持口,在容纳盒夹持口处安装有一弹性胶塞,弹性胶塞上设置有一贯穿孔,将固定有铜扣的耳机线安装进弹性胶塞的贯穿孔处,施加一拉力,将铜扣部分的耳机线拉到弹性胶塞的贯穿孔处,利用带有铜扣部分的耳机线直径比弹性胶塞上贯穿孔的直径大,实现耳机的吊重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吊重测试标准越来越高,一般耳机线最大所能承受的吊重力为3KG,待继续施加一定的拉力后,大部分耳机线上的铜扣将直接脱落,难以保证产品的品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当耳机线施加一定的拉力后,大部分耳机线上的铜扣将直接脱落,难以保证产品的品质需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耳机用吊重组件,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用吊重组件,包括:音控盒上盖,所述音控盒上盖设置有一上卡口;音控盒下盖,所述音控盒下盖设置有一下卡口,所述音控盒上盖安装于所述音控盒下盖,使得所述上卡口与所述下卡口之间形成一夹持口;弹性胶塞,所述弹性胶塞上设置有一贯穿所述弹性胶塞的第一贯穿孔,所述弹性胶塞插置于所述夹持口;卡环,所述卡环上设置有一贯穿所述卡环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为一喇叭结构,且所述卡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环状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卡环插置于所述第一贯穿孔;耳机线,所述耳机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结头,所述结头由所述耳机线自缠绕而成,所述耳机线依次贯穿于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及所述夹持口,且所述耳机线上的所述结头卡置于环状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胶塞包括第一圆柱体及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一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圆柱体之间形成一台阶,所述弹性胶塞上的所述台阶抵至于所述夹持口,使得所述第一圆柱体设置于所述夹持口上方,且位于所述音控盒上盖与所述音控盒下盖组成的容纳盒内,所述第二圆柱体贯穿于所述夹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盒内设置有一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圆柱体外侧面上相对应的设置有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卡置于所述环状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一环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贯穿孔包括第一孔段及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为一喇叭结构,所述第二孔段为一圆柱结构,所述第二孔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段的正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孔段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喇叭结构的所述第一孔段的下底面直径大于圆柱结构的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环外表面为一喇叭结构,所述卡环插置于所述弹性胶塞上的所述第一孔段,且与所述第一孔段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圆柱结构的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小于喇叭结构的所述卡环的最小外径,且大于喇叭结构的所述第二贯穿孔的最小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圆柱结构的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与所述耳机线的直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耳机线上的所述结头的数目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弹性胶塞内增加一卡环,利用耳机线结头远大于环状的第一限位凸起的最小直径,实现了耳机的吊重功能,同时采用结头由耳机线本身缠绕而成,取代了原有的在耳机线上固定一铜扣的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用吊重组件吊重前的剖视图;
图2为耳机用吊重组件吊重后的剖视图。
其中,10、音控盒上盖;20、音控盒下盖;30、夹持口;40、弹性胶塞;401、第一贯穿孔;4011、第一孔段;4012、第二孔段;402、第一圆柱体;4021、环状凹槽;403、第二圆柱体;50、卡环;501、第二贯穿孔;502、第一限位凸起;60、耳机线;601、结头;70、第二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翔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翔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翔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翔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7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