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力式压差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37411.7 | 申请日: | 2017-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9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 发明(设计)人: | 林爱青;林宗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德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7/22 | 分类号: | F16K17/22;F16K31/1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6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自力 式压差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自力式压差阀。
背景技术
自力式压差阀不需外来能源,依靠被调介质自身压力变化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消除管网的剩余压头及压力波动引起的流量变化,恒定用户进出口压差,有助于稳定系统运行,特别适用于分户计量或自动控制系统中。
目前,市场上的自力式压差阀,它包括自力式压差阀本体。传统的自力式压差阀本体的调节系统结构复杂,并且传统的自力式压差阀所采用的膜片刚性强度较大,在与调节弹簧进行配合时,达不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从而影响调节效果,并且传统的自力式压差阀的阀体和下连接盖之间采用螺纹直接连接,从而会影响到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调节效果好,以及密封效果好的自力式压差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力式压差阀,包括压差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压差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与阀体内的阀芯、上连接盖以及下连接盖,所述阀芯包括支撑盖、支撑座以及设置于支撑盖和下连接盖之间的调节弹簧,支撑盖和支撑座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支撑座还包括连接端,连接端上套设有膜片,膜片的两侧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和连接端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连接,膜片包括置于阀体和上连接盖之间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置于两固定板之间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缓冲区,所述下连接盖和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下连接盖上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放置槽,所述密封圈呈半圆状,密封圈的半圆弧表面与放置槽的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差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与阀体内的阀芯、上连接盖以及下连接盖,阀芯包括支撑盖、支撑座以及设置于支撑盖和下连接盖之间的调节弹簧,支撑盖和支撑座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支撑座还包括连接端,连接端上套设有膜片,采用上述的结构设置,结构简单,调节效果好,因为上述的调节系统需要通过调节弹簧以及膜片的共同配合,为了使膜片能提供了一个反向的弹性支撑效果,通过在膜片的两侧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和连接端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连接,膜片包括置于阀体和上连接盖之间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置于两固定板之间的第二固定部,则进一步保证了对膜片的固定效果,并且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的缓冲区,为膜片进一步增加了弹性缓冲效果,从而保证了良好的调节效果,下连接盖和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下连接盖上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放置槽,密封圈呈半圆状,密封圈的半圆弧表面与放置槽的抵触,通过在下连接盖上设有的放置槽,放置槽内设有密封圈,保证了下连接盖和阀体之间的连接后密封效果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缓冲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固定部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固定部相互连接,第一连接部、缓冲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呈圆弧状,缓冲区的圆弧开口方向朝向支撑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缓冲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固定部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固定部相互连接,保证了缓冲区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部、缓冲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呈圆弧状,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缓冲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呈圆弧状,使得缓冲区为阀芯提供一个圆弧结构的反弹作用力,从而保证良好的调节作用,并且将缓冲区的圆弧开口方向朝向支撑座,进一步增加了缓冲效果,提高自身的调节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圈的半径和放置槽的槽深的比值在1-1.3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半径和放置槽的槽深的比值在1-1.3之间,通过将密封圈的半径和放置槽的槽深之间的比值设置在1-1.3之间,将密封圈的半径大于放置槽槽深设置,使得阀体和下连接盖之间在通过螺纹连接后,下连接盖的放置槽内的密封圈有一部分是裸露与放置槽外的,从而在因为下连接盖和阀体之间进行连接时,使得密封圈得到挤压,从而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而将两者之间的比值设置在1-1.3之间,则便于阀体和下连接盖之间的连接不受密封圈的影响,保证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力式压差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阀体,2-阀芯,20-支撑盖,21-连接杆,22-支撑座,220-连接端,23-调节弹簧,3-上连接盖,4-下连接盖,40-放置槽,5-膜片,50-第一固定部,51-缓冲区,510-第一连接部,511-缓冲部,512-第二连接部,52-第二固定部,6-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德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德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74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禽流感疫苗培育过程的蛋胚接种流转机
- 下一篇:软包锂电池自动上下料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