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沟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7205.6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5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涛;王义永;陈红;焦坤;王雄奇;顾新行;李长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006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沟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维运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缆沟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电缆沟是按设计要求开挖并砌筑,沟的侧壁焊接承力角钢架并按要求接地,上面盖以盖板的地下沟道,它的用途就是敷设电缆的地下专用通道。
变电站电缆沟在设计时一般是按自然排沙除泥考虑,在实际运行中发现,正常情况下自然排沙除泥可以满足运行要求,但遇异常的较大量泥沙时,自然排沙除泥不能满足要求,容易造成电缆沟堆积泥沙,运行人员有时候不得不手动进行排沙除泥作业,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电缆沟支架清理困难的问题,且外请工人工时费高,增加生产运行成本,人工清理时还存在对电缆沟中电缆损伤的风险,及人员触电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清理电缆沟成为电力运行班组必须解决的一项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电缆沟清洗作业机械化,提高作业效率的电缆沟清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缆沟清洗装置,包括载体车、作业车、起吊机构以及清洗机构;
所述起吊机构设置在载体车上,用于将作业车运进和运出电缆沟;
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水箱、高压水泵、输水软管以及喷嘴,所述水箱和高压水泵均设置在载体车上,所述喷嘴设置在作业车上,所述高压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相连通,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与输水软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输水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嘴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卷管盘,所述输水软管盘绕在卷管盘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设置在载体车上。
进一步地,所述作业车为远程遥控车。
进一步地,所述起吊机构为卷扬机。
进一步地,所述作业车上设有照明灯以及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车的车尾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起吊机构设置在支撑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车的车尾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起吊机构的吊具在两个限位块之间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发电机组、电源线以及复合管,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作业车连接、另一端与发电机组连接,所述电源线外包覆有防水管,所述输水软管和电源线均穿设在复合管内,所述复合管盘绕在卷管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起吊机构将作业车吊装到电缆沟底部,复合管路跟着作业车深入电缆沟中,作业车在电缆沟底部行走,通过其上的清洗机构喷出高压水冲洗电缆沟内部堆积泥沙,并通过电缆沟内部排水设施将污水排除,从而达到清洗电缆沟底部的目的,作业结束后,作业车倒回,再通过起吊机构将作业车从电缆沟底部吊回。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身各部件的配合可以实现电缆沟清洗作业的机械化,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电缆沟操作,减轻了工作强度,并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操作简单,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载体车、11支撑板、12限位块、2作业车、21照明灯、22摄像头、3起吊机构、41水箱、42高压水泵、43喷嘴、5卷管盘、6发电机组、7复合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缆沟清洗装置,包括载体车1、作业车2、起吊机构3以及清洗机构;
所述起吊机构3设置在载体车1上,用于将作业车2运进和运出电缆沟;
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水箱41、高压水泵42、输水软管以及喷嘴43,所述水箱41和高压水泵42均设置在载体车1上,所述喷嘴43设置在作业车2上,所述高压水泵42的进水口与水箱41相连通,所述高压水泵42的出水口与输水软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输水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嘴4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发电机组6、电源线、复合管7以及卷管盘5,所述发电机组6设置在载体车1上,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作业车2连接、另一端与发电机组6连接,所述电源线外包覆有防水管,所述输水软管和电源线均穿设在复合管7内,所述复合管7盘绕在卷管盘5上。发电机组通过电源线为作业车提供电源,适用于工作量大、不适于使用电池等情况;复合管可以将输水软管和电源线集成在一起,便于控制;设置卷管盘便于收放复合管,可以根据作业车移动速度匹配释放和收纳速度,确保复合管路与作业车相配合。为简洁描述起见,图中不对输水软管和电源线进行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7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