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2386.3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7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雨宣;叶京川;王敬东;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消音器。
背景技术
汽车消音器,主要用于降低机动车的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其原理是汽车排气管由两个长度不同的管道构成,这两个管道先分开再交汇,由于这两个管道的的长度差值等于汽车所发出的声波的波长的一半,使得两列声波在叠加时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而减弱声强,使传过来的声音减小,从而起到消音的效果。但是现有的消音器消音效果一般,且结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消音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安装第一插入管、第二插入管以及第三插入管提高了消音器的消音效果,结构合理,且通过在硅酸铝棉板、不锈钢丝网以及无碱玻纤布,提高了消音器隔音能力,从而提高了消音效果,通过在内筒体、外筒体以及各插入管外侧固定筋,保证了消音器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消音器,包括内第一插入管、内筒体、外筒体、第二插入管和第三插入管,所述外筒体的内侧设有内筒体,且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填充有第一硅酸铝棉板,所述第一硅酸铝棉板的内部设有热导流烟管,所述热导流烟管的底端通过内筒体三角筋板固定在底板上,热导流烟管的顶部设有安装有第二封头和第三封头,所述内筒体的内侧设有穿孔筒,且内筒体与穿孔筒之间设有第二硅酸铝棉板、不锈钢丝网、无碱玻纤布,所述外筒体的一端固定有底板,且底板与外筒体外侧之间固定有外筒体三角筋板,所述外筒体靠近底板一端的外侧设有铭牌座,所述底板处的内筒体外侧设有石棉板,底板处的外筒体外侧固定有腰带,所述底板的内侧设有第三隔板,第三隔板的内侧通过支撑安装有第一插入管,所述第一插入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直管,第一直管上通过弯头连接有第二直管,所述第二直管上安装有固定法兰,所述内筒体内部的另一端通过出烟管支撑板和支撑圈安装有多根出口烟筒,出口烟筒之间固定有第一封头,所述外筒体另一端的两侧固定有吊耳,所述外筒体的另一端设有出口管,出口管的内部安装有穿孔盖板,所述内筒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贯穿有五根第二插入管,且相邻第二插入管之间通过第三筋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第二插入管上固定有第一筋,所述第一隔板靠近出口烟筒一侧固定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贯穿有第三插入管,所述第二隔板两侧的第三插入管上固定有第二筋。
优选的,所述第三插入管呈菱形布置在内筒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丝网与无碱玻纤布皆有两层,且无碱玻纤布位于两层不锈钢丝网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无碱玻纤布的两端通过搭接的方式连接,且位于内侧的无碱玻纤布通过细铅丝固定在穿孔筒上。
优选的,所述出口管的一端连接有150度的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通过安装第一插入管、第二插入管以及第三插入管提高了消音器的消音效果,结构合理,且通过在硅酸铝棉板、不锈钢丝网以及无碱玻纤布,提高了消音器隔音能力,从而提高了消音效果,通过在内筒体、外筒体以及各插入管外侧固定筋,保证了消音器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C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D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流烟管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导流烟管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口烟管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铭牌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法兰;2-底板;3-外筒体三角筋板;4-第一直管;5-支撑;6-第一插入管;7-穿孔管;8-内筒体;9-外筒体;10-第一隔板;11-第一筋;12-第二插入管;13-第三插入管;14-第二隔板;15-第二筋;16-第一硅酸铝棉板;17-出烟管支撑板;18-第二硅酸铝棉板;19-不锈钢丝网;20-无碱玻纤布;21-出口烟筒;22-吊耳;23-第一封头;24-穿孔盖板;25-出口管;26-热导流烟管;27-第二封头;28-第三封头;29-铭牌座;30-腰带;31-石棉板;32-内筒体三角筋板;33-支撑板;34-第三筋;35-第三隔板;36-弯头;37-第二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2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元催化器
- 下一篇:一种带十字瞄准装置的摄影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