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触式锁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2132.1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3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田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美英 |
主分类号: | E05C19/00 | 分类号: | E05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赵爱玲,崔龙铉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触式 锁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定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锁定装置,设置于用于保管或移送部件的外壳、家具或洗涤槽或收纳盒等的门,从而可便于且确实地进行锁定和解除工作。
背景技术
通常,锁定装置是指,为了防止在外面打开门或盖或者防止门或盖被任意打开而利用挂钩或家具等来进行锁定,且在锁定后解除锁定来进行开放的装置。
这种锁定装置设置于用于保管或移送部件的外壳、家具或洗涤槽或收纳盒等的门而被广泛使用。
例如,需要清洁(clean)过程的偏光膜或UB膜等不能露在外部,因而在密闭状态的清洁室中,不仅从部件生产至成品,而且当进行所生产的偏光膜或UB膜的移送、保管及工作线投入时,将所有工序自动化来实现。
这种现有技术的组装式偏光膜收纳壳和UB膜收纳壳包括图1所示的钩环之类的锁定装置。
但是,这种钩环40是需要由人手动锁定或解除锁定的手动锁定装置,因而需要在收纳有UB膜F的UB膜收纳壳10沿着自动工作线移动之后,解除盖30的锁定,或者,当将盖30与本体20相结合来锁定时,需要以手动的方式进行工作,因而存在由于无法将所有工序自动化而无法构建清洁室的无人生产线的问题。
并且,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难以对钩环40进行开闭,因而无法实现确实的开闭,或者,由于针对钩环40的反复手动锁定及解除锁定,因而工作不便,且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所有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上述单触式锁定装置设置于外壳或门,从而通过按钮的单触式方式可便于且容易进行锁定和解除工作,且确实地实现开闭。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当进行自动化工作线投入时,可利用机器人或开闭装置来进行简单的上下动作和吸附或支撑后,以升降方式容易实现锁定装置的开闭,因而可构建生产工厂的清洁室无人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上述单触式锁定装置用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互锁定或解除锁定,在与上述第一部件固定结合的本体部的内部,设置有回位弹簧且在下端形成有锁定键的升降部通过推动作用来进行升降移动,随着在与上述本体部的下侧相连接的锁定部的壳体的内部,上述锁定键进行升降移动,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两侧的一对滑动体相互远离或接近,从而向上述壳体的内侧/外侧进行滑动,以使上述滑动体插入于与上述第二部件固定结合的固定部的固定孔或从上述固定孔脱离,由此,实现锁定或解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设置于外壳或门,从而仅通过按钮的单触式方式可便于且容易进行锁定和解除工作,且确实地实现开闭。
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当进行自动化工作线投入时,可利用机器人或开闭装置来进行简单的上下动作和吸附或支撑后,以升降方式容易实现锁定装置的开闭,因而可构建生产工厂的清洁室无人生产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UB膜收纳壳的分离立体图。
图2为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的第一部件的俯视图。
图3a为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的第二部件的俯视图。
图3b为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的UB膜收纳壳的主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的一部分切开立体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的一部分切开分离立体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的一部分剖视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固定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6a至图6c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外部立体图。
图7a至图7c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触式锁定装置的动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10:UB膜收纳壳 20:本体
30:盖 40:钩环
50:突起 F:UB膜
*本实用新型
1:单触式锁定装置100:固定部
110:固定板111:固定孔
120:固定部件130:轴承
200:本体部210:外部管
211:升降孔220:固定片
230:引导槽240:倾斜面
250:倾斜台肩300:推动部
310:插入孔320:突起
330:引导面331:凸部
332:凹部400:旋转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美英,未经株式会社美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2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