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雨水净化的生态处理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031259.1 申请日: 2017-01-11
公开(公告)号: CN206720963U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发明(设计)人: 谭云芳;钟香斌;胡娅姣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
代理公司: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代理人: 蒋亮珠
地址: 200081 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节能型 雨水 净化 生态 处理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排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雨水净化的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以来,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这项解决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为主的城市生态排水技术。然而此项建设在我国的实践时间并不长,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各系统之间的衔接问题、经济效益平衡问题以及设计技术方法改进问题等,具体阐述如下:

1.经济效益问题

海绵城市的技术核心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措施的综合运用,科学调控集水和排洪。然而这六种措施的配置,往往会导致规模大,投资高的成本问题,导致很多项目因投资预算紧缺而无法落实。

2.各系统衔接问题

城市排水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这些系统相互关联,目前由于这些排水系统隶属不同管理部门,各自设计体系也不同,且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各系统之间衔接很容易产生问题,无法协同,导致技术措施无法落地。

3.设计方法改进问题

国内的排水技术参数只考虑24小时的降雨强度,而没有考虑1h甚至是0.5h的集中降雨强度,这是城市易内涝的很大原因。

中国专利申请201510352442.7公开了一种高含水双向流海绵型湿地雨水净化调蓄回用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由雨水除砂井、雨水净化毛石滤池、兼氧雨水净化与调蓄单元、双向流湿地净化系统四部分构成,其中:所述雨水净化毛石滤池位于雨水除砂井的下部,由毛石填充堆砌而成,其外侧为混净土填充孔隙形成的挡水墙, 内侧为混凝土挡水墙,下方设置有与兼氧雨水净化与调蓄单元连通的开孔;所述兼氧雨水净化与调蓄单元为由底板、混凝土挡水墙、外侧混凝土挡水墙及顶部钢制穿孔顶板围城的矩形池体,其内填装纤维载体填料;所述双向流湿地净化系统位于兼氧雨水净化与调蓄单元的顶部。该专利只涉及到了雨水的净化与植物的生态处理,未对地表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地表径流雨水的形式会随着暴雨强度的不同和地势高低而有轻缓急慢之分,不同的股流形式会影响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本发明最大的一个改良之处就是对进入净化系统之前的雨水进行汇集,然后统一以漫流的形式进入净化系统,有效提高了净化系统的净化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节能型雨水净化的生态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节能型雨水净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势由高到低依次设置的缓释过滤渠、过滤格栅、低矮植物斜坡、管理维护通道和生态净化池,还包括维护入口,该维护入口由所述生态处理系统外连通至管理维护通道。

所述的缓释过滤渠底部为抛物线性,由上至下分别铺设了块石、卵石和细沙。

所述的缓释过滤渠的宽度为0.61-3.048米。

所述的过滤格栅设置在缓释过滤渠与低矮植物斜坡连接的侧壁。

所述的低矮植物斜坡的坡度设置在5-15%之间。

所述的生态净化池种植有水生植物。

所述的水生植物包括低矮湿地植物和高挺湿地植物,所述的低矮湿地植物位于生态净化池外围,所述的高挺湿地植物位于矮湿地植物内侧。

本技术通过整合重力、土壤、植物、微生物、阳光、空气等一系列的自然资源,让这些自然资源通过结构设计形成一个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功,很好的解决了雨水净化及排涝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设计简单,造价低;且无需与过多的其他部门协调,落地性强;同时整个结构还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谓是功能与景观兼顾的一个优良措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生态净化池最外围设置了缓释过滤渠,过滤渠底部呈抛物线设置,方便 径流雨水汇聚,且不同体积的块石和卵石,形成大大小小的“微空间”,给不同速度与形式的地表径流创造了缓释空间,使汇聚的径流统一以漫流的方式进入下一个路径(径流的速度越漫,截污净化效果越好)。缓释过滤渠的宽度可设置在0.61-3.048米之间,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适的宽度,以便达到最佳过滤效果。

2、通过高差设置,水流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流至低洼地汇聚,无需额外的动力支持,能耗较低,经济效益好。

3、低矮植物斜坡的坡度设置在5-15%之间,可以提升COD、TSS、TN、TP的去除率,多种地被植物构成的粗糙表面,可以吸收60%-80%的悬浮颗粒。斜坡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弹性空间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12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