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抗阻有载电力变压器的线圈排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0739.6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1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春;刘爱平;郑原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抗阻有载 电力变压器 线圈 排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阻抗有载电力变压器线圈的排列结构,属于变压器设计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标准GB/T6451-200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对于电力系统常用的11万伏级常规阻抗双固有载调压变压器,其高压一低压运行方式下的阻抗电压百分数通常为10.5%。
随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用电需求的迅猛增加,使得该区域原有电力系统的11万伏级变压器日益在较高负荷或满负荷上运行,这必然使电网的运行存在安全隐患,使得变压器的单台标称容量日趋增大,即由原来的 40MVA或50MVA为主流提升到63MVA或80MVA甚至更高标称容量为主流。若依旧选用常规的阻抗电压百分数,则低压侧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力将显著增加,使得低压侧断路器的规格选择有困难,在这种情形下,依然采用原有的阻抗显然是不太合适的。于是,在最近的几年中,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如江苏及浙江,大容量的超高阻抗双固有载调压变压器的需求急剧增加,对于大型变压器制造厂商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钢厂用特大阻抗有载电力变压器,其高低阻抗52%,中低阻抗38%,高中阻抗14%,由于高低和中低阻抗远远大于国标要求,常规设计已经满足不了要求,目前传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在常规阻抗变压器内部设置电抗器,这种方法用户一般很少接受,另一种是将中压绕组分裂从两个绕组,从铁芯柱往外线圈排列依次为中压绕组1-调压绕组-高压绕组-中压绕组2-低压绕组,这种绕组排列方式,绕组数量多,设计成本高、结构复杂,制造工艺性差,变压器的运行的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在SFSZ11-90000/220 高阻抗有载电力变压器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变压器绕组的排列方式,满足了用户阻抗值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高抗阻有载电力变压器的线圈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抗阻有载电力变压器的线圈排列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铁芯、高压绕组、中压绕组、调压绕组和低压绕组;所述铁芯与高压绕组之间设有铁芯地屏。
进一步,根据上述设计方案所述高抗阻有载电力变压器的线圈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绕组采用中部出线。
进一步,根据上述设计方案所述高抗阻有载电力变压器的线圈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绕组与中压绕组之间设有双层油道纸;所述双层油道纸为圆筒状结构,包括内壁纸和外壁纸,所述内壁纸与外壁纸之间形成油道。经过试验发现增设有双层油道纸的高抗阻有载电力变压器的线圈能够增加35%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打破传统思路的由心柱往外依次为低压绕组、中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排列方式,将220kV高压绕组紧靠铁芯放置。本实用新型的高阻抗有载电力变压器线圈排列结构,没有增加绕组数量,降低了设计成本,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也大大提高了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抗阻有载电力变压器的线圈排列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铁芯柱往外绕组排列依次为高压绕组-中压绕组-调压绕组-低压绕组,另外由于220kV高压绕组紧靠铁芯放置,在铁芯与高压绕组间设置了铁芯地屏。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高抗阻有载电力变压器的线圈排列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铁芯、高压绕组、中压绕组、调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并且铁芯与高压绕组之间设有铁芯地屏。同时,高压绕组采用中部出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它们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0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