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9412.7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0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陶思行;刘明;孙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思行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1361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刺 头皮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
背景技术
国内各医疗机构临床单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大都是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配套使用,主要由瓶塞穿刺器保护套、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输液软管、滴管、滴斗、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和静脉输液针组成,静脉输液针又包括头皮针。
首次静脉穿刺失败后,医护人员更换新头皮针前,用过的头皮针无处安置,易发生针刺伤;静脉输液后,拔除的头皮针不能及时弃于锐器盒内,医护人员通过回插头皮针于瓶口或滴壶胶塞或于瓶身的位置,易发生针刺伤。现在需要一种新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解决了首次静脉穿刺失败后,医护人员更换新头皮针前,用过的头皮针无处安置,易发生针刺伤;静脉输液后,拔除的头皮针不能及时弃于锐器盒内,医护人员通过回插头皮针于瓶口或滴壶胶塞或于瓶身的位置,易发生针刺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包括针柄,所述针柄的顶部设置有针头,针柄的底部设置有针管,针柄和针头的正面设置有前保护壳,针头和针柄的背面设置有后保护壳,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针口,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均包括基层,基层的内壁上设置有磁铁层。
所述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均包括套筒壳、左柄套和右柄套,套筒壳的内部开设有储针通道,储针通道的内部并且位于磁铁层远离基层的一侧设置有海绵保护层,后保护壳上并且位于左柄套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合页,后保护壳上的左柄套通过合页与前保护壳上的左柄套活动连接,前保护壳通过左柄套和右柄套上设置的卡条与后保护壳相连接,左柄套和右柄套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卡条相对应的卡孔。
优选的,所述前保护壳的底部与后保护壳的底部相连接,前保护壳与后保护壳底部的相接处开设有与针管相对应的管口。
优选的,所述左柄套和右柄套上均开设有与针柄相对应的保护腔。
优选的,所述套筒壳的外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前保护壳上套筒壳的顶部安装有卡环,后保护壳上设置有与卡环相对应的卡块。
优选的,所述套筒壳的长度为四至五厘米。
优选的,所述左柄套的右侧与右柄套的左侧相连接,左柄套与右柄套相接处的顶部与套筒壳的顶部相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通过前保护壳、后保护壳、基层、磁铁层、套筒壳、左柄套、右柄套、储针通道和海绵保护层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首次穿刺失败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内,将首次穿刺失败后的头皮针安全存储,有效避免了针刺伤现象的发生。
(2)该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通过合页、卡条、卡孔、保护腔、卡环和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穿刺结束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内剪掉弃去,通过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将头皮针与外界隔离,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针柄、2针头、3针管、4前保护壳、5后保护壳、6基层、7磁铁层、8套筒壳、9左柄套、10右柄套、11储针通道、12海绵保护层、13合页、14卡条、15卡孔、16管口、17保护腔、18防滑槽、19卡环、20卡块、21针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思行,未经陶思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94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二次系统运行方式的变电站智能运维系统
- 下一篇:新型透气可吸汗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