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疲劳试验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28779.7 | 申请日: | 2017-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3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喜桥;焦青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 地址: | 4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疲劳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锯条试验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双金属带锯条的疲劳试验机。
背景技术
双金属带锯条由超硬高速钢齿材和高合金弹簧钢带体用电子束焊或激光焊复合而成。齿部要求有很高的硬度和很好的耐磨性、红硬性,带本体则要求有与齿部寿命相当的疲劳寿命,这就有赖于使用特殊的热处理设备和合理的工艺参数来实现。然而,疲劳寿命的优劣目前行业内多采用模拟锯切状态特制的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通过提高带速,加大张力,加大扭角等方法缩短试验时间,最终以疲劳次数的多少来判定带锯条疲劳寿命的高低,同时,现有的检测设备不具备自动检测断裂后自动停止的功能,使用时还需要人为停止,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疲劳试验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疲劳试验机,包括疲劳试验机本体,所述疲劳试验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上安装有观察窗,所述疲劳试验机本体的另一侧通过导线与插头连接,所述疲劳试验机本体的顶部安装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由显示屏、控制按钮、指示灯和单片机构成,所述疲劳试验机本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锯条插口,所述锯条插口上设置有紧固螺丝,所述滑块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和若干个移动轮,所述疲劳试验机本体的顶部内壁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侧安装有红外发射器,所述液压杆的底部通过连接杆与固定轮连接,所述固定轮上设置有锯条放置槽,所述锯条放置槽内安装有红外接收器和若干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红外接收器对应安装,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之间通过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计数器、液压缸、伺服电机、红外接收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器。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窗为一种钢化玻璃材料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双金属带锯条的疲劳试验机,将一定长度的试验锯条绕过固定轮的下方,放置在锯条放置槽内,并将其两端分别插入两个锯条插口内,使用紧固螺丝固定,再关闭箱门,通过操控控制面板使液压缸带动液压杆向下运动,使试验锯条张紧,在通过操控控制面板使伺服电机带动滑块在导轨上做往返运动,为一侧内壁上的滑块往上运动,另一侧内壁上滑块往下运动,从而使得试验锯条的中间区段紧贴固定轮作往复回转运动,直至其疲劳断裂,此时试验将自动终止,疲劳次数由固定轮上方的红外发射器发出的信号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后,单片机控制计数器计数,固定轮旋转一周视为一次疲劳,试验终止时计数器显示的数据即为该样本的疲劳次数,压力传感器可以感知试验锯条与固定轮之间的压力,并将收集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当压力传感器感知压力为零时,表示试验锯条断裂,则单片机控制设备停止运行,使实验终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疲劳试验机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计数器电路图;
附图标记中:1-疲劳试验机本体;2-计数器;3-红外发射器;4-液压缸;5-控制面板;6-导轨;7-观察窗;8-箱门;9-滑块;10-锯条插口;11-紧固螺丝;12-固定轮;13-液压杆;14-插头;15-伺服电机;16-移动轮;17-红外接收器;18-压力传感器;19-锯条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87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