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水稻浸种与育秧一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8079.8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1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波;刘传增;胡继芳;谭可菲;赵富阳;李晨煦;袁明;董风雪;王莲霞;于运凯;兰红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
主分类号: | A01C1/02 | 分类号: | A01C1/02;A01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水稻 浸种 育秧 一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水稻浸种与育秧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和旱育秧几种方法。水育秧是整个育秧期间,秧田以淹水管理为主的育秧方法,对利用水层保温防寒和防除秧苗杂草有一定作用,且易拔秧,伤苗少,盐碱地秧田淹水,有防盐护苗的作用,但长期淹水,土壤氧气不足,秧苗易徒长及影响秧根下扎,秧苗素质差,目前已很少采用。湿润育秧是介于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法,其特点是在播种后至秧苗扎根立苗前,秧田保持土壤湿润通气,以利根系发育,在扎根立苗后,采取浅水勤灌相结合排水晾田,20世纪50年代以后湿润育秧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水育秧,成为水稻育秧的基本方法。旱育秧是整个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湿润的育秧方法,旱育秧通常在旱地进行,秧田采用旱耕旱整,秧田通气性好,秧苗根系发达,插后不易败苗,成活返青快。在植物大棚内育苗也是现有大、中及小型规模育苗的常用方法之一,水稻浸泡种子和水稻育苗为两个独立的过程,水稻浸泡种子的过程需要进行多次换水、消毒和及时调整温度进行恒温浸泡,操作繁琐且易出现疏漏,一旦水温达不到浸泡标准直接导致浸种失败,影响后续出苗成活率,水稻秧苗在生成初期,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较高,需要人工检测温度,耗时费力,将浸泡种子进行秧苗培育的操作过程较繁琐,需要多次搬运。同时人手触碰测定难以得到秧苗所处温度的准确数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水稻育秧过程中浸泡种子和培育幼苗分别操作,浸泡种子的温度需要多次变化,温度难以把控,同时两个过程操作复杂且繁琐,耗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捷式水稻浸种与育秧一体装置,它包括加热盘、加热框、培养槽和四个端部连接件,所述加热盘为调温式加热盘且其形状为矩形,所述加热盘和加热框均水平设置,所述加热框位于加热盘的正上方且二者间隙设置,所述加热框的形状与加热盘相配合,加热框的底部通过四个端部连接件与加热盘可拆卸连接,培养槽设置在加热盘和加热框之间的间隙内且其与该间隙滑动配合,加热盘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温度显示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温度显示器之间电连接,所述加热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显示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显示器之间电连接,所述加热框上加工有多个第一排水孔,所述培养槽的侧壁上加工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处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简化了水稻浸种与育秧的操作难度,实现水稻浸种过程与水稻育秧过程的一体化工作效果,缩短操作时间。
2、加热盘和加热框的相互配合为水稻种子的发芽过程提供加热环境,同时还能够为由水稻种子的发芽后形成的水稻幼苗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显示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显示器之间相互配合有效实现水稻浸种与水稻育秧的温度可调效果,使水稻浸种与育秧的温度得到有效保障,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成活率。
3、培养槽的侧壁上加工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孔以及加热框上多个第一排水孔的设置使水稻幼苗在生长过程中排水得到顺利排放,此外,培养槽的侧壁上加工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孔能够有效辅助培养槽在水稻浸种过程中的水流排放。
4、本实用新型简化了传统水稻浸种过程中多次换水以及多次调温的过程,同时省去了水稻种子发芽后统一移动再次栽培在土壤中的过程,通过一个整机实现水稻浸种与育秧的连续处理的效果,有效节省人力和时间,避免其他干扰水稻育苗的干扰因素对水稻育苗的影响,有效缩短水稻育苗的周期,同时提高水稻秧苗的成活率。
5、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试验性水稻种植,也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水稻种植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热盘1、加热框2和四个端部连接件4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有上盖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培养槽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端部连接件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80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酸钴复合碳酸镧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园林便携小面积挖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