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穴自动加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5139.0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4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艳平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N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友***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穴 自动 加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穴自动加压器。
背景技术
耳穴,作为耳廓治疗最基本的作用部位,在耳针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治疗疗效确切,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神经等各科。是中国针灸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耳穴止痛的研究在1979年就有报导,中医认为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而起到镇静止痛、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温补肾阳等疗效。申请人根据文献发现,我国用耳穴治疗病症已达200多种,如魏群利等利用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陈峰等应用耳穴神门对5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即时作用观察后发现对脑动脉硬经症引起的血流速度缓慢有明显改善作用;何玲通过耳穴压豆配合辨证施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愈率达到70%以上。陈瑞云通过观察耳穴贴压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痛后发现总有效率为100%。苏强等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发现治愈率61.29%,有效率100%。由此可以明确耳穴的作用。
而目前,现有在临床上耳穴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针刺、磁珠或者贴敷刺激耳穴达到作用,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是难以持续施压,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自行按压方可达到好的效果。而临床上往往患者的医从性缺乏,不能很好地配合耳穴敷贴按压从而严重影响了耳穴的作用。
因此,为提高耳穴治疗效果,亟待设计一种耳穴加压器,达到持续刺激耳穴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上充分发挥耳穴的治疗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持续刺激耳穴,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耳穴自动加压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耳穴自动加压器,用以对耳穴施以加压,包含有,
伸缩杆,其整体呈“C”字形结构,所述伸缩杆具有依次顺序排列的第一内杆件、外杆件及第二内杆件,所述第一内杆件的第一端处于所述外杆件的第一端内且所述第一内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杆件的第一端相活动地结合,所述第一内杆件的第二端为耳穴的第一压力作用端,所述第二内杆件的第一端处于所述外杆件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内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杆件的第二端相活动地结合,所述第二内杆件的第二端为耳穴的第二压力作用端;
磁石组,其具有结合于所述第一内杆件的第二端的第一磁石与结合于所述第二内杆件的第二端的第二磁石,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二磁石相对,藉由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二磁石夹紧耳穴,以此对耳穴施以压力刺激且利用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二磁石间磁场的刺激耳穴;以及,
压力传感器,其结合于所述第一内杆件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内杆件的第二端,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以感测耳穴的压力刺激。
作为一种耳穴自动加压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杆件与所述第一磁石的结合方式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内杆件与所述第二磁石的结合方式为活动连接。
作为一种耳穴自动加压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杆件与所述第一磁石的结合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杆件与所述第二磁石的结合方式为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耳穴自动加压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石中与耳穴接触的配合面为平面,所述第二磁石中与耳穴接触的配合面为平面。
作为一种耳穴自动加压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石中与耳穴接触的配合面为向外凸起的凸面,所述第二磁石中与耳穴接触的配合面为向外凸起的凸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达到持续刺激耳穴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上充分发挥耳穴的治疗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中示出的是耳穴自动加压器,用以对耳穴施以加压,以此穴位刺激,达到医疗保健的目的。耳穴自动加压器主要由伸缩杆1、磁石组2及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等部件组成。
所述伸缩杆1整体呈“C”字形结构,且略扁。利用易弯曲的金属制得。该结构是根据耳朵的解剖形态测量而得(对一定数量的病例进行耳朵解剖学测量并分析,包括耳朵轮廓的变化及弧度变化情况等),贴近于大数据群体,为耳穴的治疗操作带来方便及增加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艳平,未经陈艳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5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妇科蹲坐式清洗护理装置
- 下一篇:位置可调头枕安眠按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