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NC加工用的阶梯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4564.8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2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周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3 | 代理人: | 甘章乖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nc 工用 阶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阶梯刀,具体涉及一种CNC加工用的阶梯刀。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阶梯刀由阶梯刀主体10、第一锥形体20、第一圆柱体30以及第二圆锥体40构成,采用现有技术的阶梯刀进行扣位测量时,需要把产品倾斜一定的角度后,再采用CCD(图像控制器)捕捉阶梯刀主体10、第一圆柱体30与产品接触时的边缘位置是否卡合到位,才能判断扣位加工的精度。但是采用现有的CCD捕捉进行边缘位置定位,往往由于夹治具的精度、装夹方式以及测量设备等造成的测量过程中的累积误差较大,并且CCD测量设备的投入成本较大。因此,寻找一种扣位测量精度更高、测量设备经济的CNC(计算机数控机床)加工用的阶梯刀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扣位测量精度高、测量设备成本低廉的CNC加工用的阶梯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CNC加工用的阶梯刀,包括圆柱形的阶梯刀主体、第一圆柱体以及第二圆柱体,所述阶梯刀主体和第一圆柱体之间设有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圆锥体,所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之间设有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二圆锥体。
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直径D2大于所述阶梯刀主体的直径D1。
所述第二圆柱体的直径D3小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直径D2。
所述CNC加工用的阶梯刀中的直径数据采用卡尺或千分卡尺测量。
所述CNC加工用的阶梯刀中的横向距离数据采用卡尺或千分卡尺测量。
所述CNC加工用的阶梯刀中的高度数据采用高度规测量。
所述CNC加工用的阶梯刀为一体成型制成。
所述阶梯刀主体、第一圆锥体、第一圆柱体、第二圆锥体以及第二圆柱体沿中心线M中心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简化了CNC扣位加工测量方式;降低了扣位测量设备的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度规或卡尺或千分卡尺就可实现测量;本实用新型提高了CNC扣位加工测量的准确度和测量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阶梯刀可使厂商之间对产品的扣位测量统一标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现有技术中阶梯刀切削产品时的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中阶梯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CNC加工用的阶梯刀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CNC加工用的阶梯刀切削产品时的示意图一;
图5:本实用新型CNC加工用的阶梯刀切削产品时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CNC加工用的阶梯刀,包括圆柱形的阶梯刀主体10、第一圆锥体20、第一圆柱体30、第二圆锥体40以及第二圆柱体50。所述CNC加工用的阶梯刀为一体成型制成,所述阶梯刀在切削操作时整体一同转动。所述第一圆锥体20、第一圆柱体30以及第二圆锥体40的设置便于阶梯刀在CNC加工时对产品进行切削,本实用新型提高了CNC扣位加工测量的准确度和测量效率,将现有的CCD捕捉的数据转化为通过卡尺或千分卡尺或高度规进行测量,降低了扣位测量的设备成本,也简化了CNC扣位加工测量方式,所述简化的CNC扣位加工测量方式也使得厂商之间进行加工测量的判断统一标准。
所述阶梯刀主体10、第一圆锥体20、第一圆柱体30、第二圆锥体40以及第二圆柱体50沿中心线M中心对称设置。该设置方式便于本实用新型CNC加工用的阶梯刀对产品切削的均一性,也更便于控制。
所述阶梯刀主体10和第一圆柱体30之间设有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圆锥体20,具体为,所述第一圆锥体20的小直径端与所述阶梯刀主体10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圆锥体20的大直径端与所述第一圆柱体30的顶端连接。
所述第一圆柱体30和第二圆柱体50之间设有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二圆锥体40,具体为,所述第二圆锥体40的大直径端与所述第一圆柱体30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圆锥体40的小直径端与所述第二圆柱体50的顶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4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