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3615.5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0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邱益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益修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0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史瞳 |
地址: | 澳大利亚西澳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拟骑马的两轮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两轮车,是一种以人力踩踏脚踏板或以燃油、电力等动力驱动的小型陆上车辆。以往人们利用两轮车多是为了短程移动,或是将骑乘两轮车视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有氧运动。然而,以往的两轮车为了骑乘时的省力以及顺畅,其车轮皆呈正圆形,骑乘时的体验也较为平缓单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骑马的两轮车。
本实用新型两轮车,是包含一车架、一设置于该车架的顶端的鞍座、一枢接于该车架的前端的前轮,及一枢接于该车架的后端的后轮,其中,该前轮及该后轮中的至少一者呈一非圆形的特定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特定形状为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特定形状为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比值介于2至1.1的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特定形状为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特定形状为八边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特定形状为不规则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特定形状为由多个曲率不同的圆弧所组成的不规则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车架包括一座管,及一由该座管的顶端延伸的鞍座支柱,该鞍座支柱具有一呈中空管状且连接该鞍座的第一套管、一呈中空管状且连接于该座管的顶端的第二套管,及一穿设于该第一套管及该第二套管内的鞍座弹性件,该第一套管与该第二套管彼此可滑动套接,该鞍座弹性件以一端连接于该鞍座的底面,并以另一端连接于该座管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第一套管的管径较该第二套管的管径大,该第一套管具有一邻近该鞍座的第一穿孔,该第二套管具有一第二穿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第二套管管径较该第一套管管径大,该第一套管具有一邻近该鞍座的第一穿孔,该第二套管具有一第二穿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车架包括一底端供该前轮枢接的前叉、一连接该前叉的顶端的把手立管,及二分别连接于该把手立管的顶端的把手,该把手立管具有一呈中空管状且以一端连接所述把手的第三套管、一呈中空管状且连接于该前叉的顶端的第四套管,及一穿设于该第三套管及该第四套管内的把手弹性件,该第三套管与该第四套管彼此可滑动套接,该把手弹性件以一端连接于该第三套管的顶端,并以另一端连接于该前叉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轮车,该车架还包括一底端供该前轮枢接的前叉、一以两端分别连接该前叉及该座管的车架上管、一以两端分别连接该前叉及该座管且位于该车架上管下方的车架下管、一以一端连接该座管的立叉、一由该座管与该车架下管的连接处延伸且与该立叉的自由端连接的平叉,该立叉与该平叉的连接处供该后轮枢接;该平叉与该座管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借由该前轮及该后轮中的至少一者的特殊形状设计,使用者在骑乘行进中,即可感受类似骑马的上下腾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侧视示意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态样的一侧视示意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态样的一侧视示意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态样的一侧视示意图;
图5是该实施例之一不完整的局部剖面侧视示意图,说明一鞍座支柱的细部态样;
图6是该实施例之一不完整的俯视示意图,说明该鞍座支柱与一鞍座连接态样;及
图7是该实施例之一不完整的局部剖面侧视示意图,说明一把手立管的细部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轮车之一实施例,该两轮车包含一车架1、一设置于该车架1顶端的鞍座2、一枢接于该车架1前端的前轮3,及一枢接于该车架1后端的后轮4。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于本实施例中,该两轮车的动力来源是人力,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适用于动力来源为电力的电动两轮车,或是动力来源为燃油的机械两轮车亦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益修,未经邱益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3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