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2450.X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雷小波;史超美;白朝能;陈秀霞;侯矢;白光玉;周丽洁;兰正新;王震鹏;郭红星;陈修涛;袁亚安;崔天翔;王婧;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8 | 分类号: | B60M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接触 支柱 更换 过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既有电气化铁路更新改造、大中修、事故抢险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
背景技术
1961年我国第一条宝鸡至凤州段电气化铁路的开通,标志着我国进入电气化铁路时代。随着国民经济技术的发展,电气化铁路里程也迅猛增长。截止2013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0.31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达5.58万公里,电化率54.1%。随着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行时间的推移,设备逐步进入大修期,加之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铁路货物运输量逐年攀升,为提高运量,保证接触网载流,接触网悬挂设备进行了多次升级,使得大量接触网支柱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造成近年来接触网支柱出现破损、开裂、锈蚀甚至折断的情况,危及铁路行车安全。
为了确保铁路运营安全,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养护资金对既有电气化铁路设备进行养护维修。对出现病害的接触网支柱一般采用近位或原位更换的方法,在更换支柱的同时还需保证铁路正常的运营安全。普通路基地段或普通桥梁上的接触网支柱更换一般采用永临结合方式,按既有线技术标准在需更换支柱附近组立一根接触网支柱,并安装相应的悬挂支撑,安装完成后拆除需要更换的支柱;如果需更换支柱附近没有组立支柱条件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抢修支柱过渡的方式,在原支柱位置更换有病害的接触网支柱。
近位更换方法对周围条件要求较高,周围需要有能够组立支柱的条件,若没有组立条件、或具备条件的位置距离较远则无法满足近位更换要求;抢修支柱过渡更换方法则要求抢修柱下端必需要有可靠的支撑条件,对抢修支柱根部进行支撑固定,若抢修支柱在组立期间底部固定位置发生倒塌、滑坡、下陷等情况,将造成支柱侵倒,直接危及铁路行车安全。因此这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新型结构,既能满足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技术要求,又能满足在各种复杂苛刻条件下使用的能力,具备全国铁路通用使用标准,同时还能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装后的铁路运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用于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时的过渡使用,既没有使用条件的限制,可满足铁路通用使用标准,又能满足技术标准和铁路安全运输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铁路接触网支柱更换过渡用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柱轨固定底座、接触网钢支柱、轨下锚钢基础和对向下锚拉线套件;
柱轨固定底座位于相邻两枕木之间,通过钢轨固定扣板与两根钢轨固定;接触网钢支柱固定于柱轨固定底座之上;
轨下锚钢基础位于柱轨固定底座纵向前后两侧,均设置于相邻两枕木之间,通过钢轨固定扣板与两根钢轨固定;
接触网钢支柱上部与纵向前后两侧轨下锚钢基础之间均设置有对向下锚拉线套件。
接触网钢支柱与其两侧的对向下锚拉线套件位于垂直于轨面的同一立面。
对向下锚拉线套件包括对向下锚角钢、钢绞线、耐张线夹和UT线夹;
钢绞线上端为对向下锚角钢、耐张线夹,下端为UT线夹。
对向下锚拉线套件上端通过对向下锚角钢固定于接触网钢支柱,对向下锚拉线套件下端连接于轨下锚钢基础上设置的下锚拉线挂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轻型美观,安装便捷。
2、解决以往支柱更换过渡方法的有限条件使用及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本实用新型不受任何周围环境因素限制,具有全铁路通用使用标准。
3、结构稳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主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侧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柱轨固定底座结构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轨下锚钢基础结构图示意图。
图中:
1-柱轨固定底座,2-轨下锚钢基础,3-钢绞线,4-下锚拉线挂板,5-钢轨固定扣板,6-对向下锚角钢,7-耐张线夹,8-UT线夹,9-钢轨,10-枕木,11-接触网钢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当需要更换既有接触网支柱时,需采取过渡施工方法。目前的施工实践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永临结合方式:在需更换的支柱附近组立支柱,然后倒换悬挂支撑,最后拆除需更换的支柱;另外一种为采用抢修柱方式:在需更换的支柱附近组立抢修柱,然后倒换悬挂支撑,拆除需更换的支柱后,在原拆除支柱位置组立支柱,再将悬挂支撑倒换回去,最后拆除抢修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24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合农业种子长期贮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