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厨房的传感监测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0743.4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8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耀;闵文杰;刘红斌;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天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厨房 传感 监测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厨房的传感监测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过量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造成生命危险,尤其是在冬季,夜里睡觉为了取暖造成煤气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缺少一氧化碳监测排放装置导致了此类悲剧经常发生。
厨房在做饭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虽然现在家庭当中都设有抽油烟机,但是对于弥漫于整个厨房的烟雾不能快速的进行吸收,经常会呛到做饭的人,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厨房的传感监测排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厨房的传感监测排放装置,包括方筒,所述方筒的底部为开口结构且固定安装在烟道的外表面上,所述方筒的前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金属网罩,所述金属网罩的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排气扇,所述方筒的内部两侧表面中部均安装有两块固定板,所述方筒的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安装在烟道的外表面上,所述电机的前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通过钢丝绳连接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穿过方筒的上表面并与两块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方筒之间从下往上依次设有传感监测装置、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传感监测装置、控制器和报警器均固定安装在烟道的外表面上,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路分别与电机、排气扇和报警器相连接,所述传感监测装置通过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方筒的下侧设有增压泵,增压泵固定安装在烟道的外表面上,所述增压泵的下方设有电路开关,所述电路开关固定安装在烟道的外表面上,电路开关通过电路将增压泵和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连接管道并穿过方筒与雾化喷头相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内侧设有下橡胶片,两块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均不小于挡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方筒的上表面与挡板的卡接处设有上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传感监测装置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通过电路和控制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厨房的传感监测排放装置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厨房的一氧化碳和烟雾的浓度,并通过控制器连接排气扇,当室内的一氧化碳和烟雾的浓度较大时通过控制电机拉出位于排气扇前端的挡板,通过排气扇抽气直接将烟雾和一氧化碳排入烟道内,保护人员健康和身体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截面示意图。
图中:1方筒、2金属网罩、3排气扇、4固定板、41下橡胶片、5挡板、6电机、7滑轮、8钢丝绳、9上橡胶片、10烟道、11传感监测装置、12控制器、13报警器、14增压泵、15雾化喷头、16电磁阀、17进水管、18电路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天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天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0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