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频功率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9986.6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4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怒涛;张剑;杨剑;罗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正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0 | 分类号: | H04B17/10;H04B17/11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功率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功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自十九世纪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建立以来,无线电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无线电技术在能源、交通、医疗及信息等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磁波作为一种能量或信息的载体,其最基本的物理量为频率和功率。随着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射频发射电路在应用中愈来愈重要。
在无线通信领域,进行射频发射过程中均需要对射频信号进行测量,几乎所有的射频发射机均含有测量射频功率的装置,就目前而言,射频功率测量装置进行测量的方式大多是通过功率检测电路对射频信号进行检测,得到相应的电平/电压,检测得到的电平/电压与射频信号的功率成正比;对检测得到的电平/电压进行处理即可得到射频信号的功率。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功率检测电路检波得到的电压会随温度而变化,若不进行温度补偿,则会对功率检测的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射频功率测试装置,通过电阻R6和检测信号输出端之间的温度补偿电路进行温度补偿,保证检测得到的电压准确性,进而保证功率测试装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射频功率测试装置,包括功率检测电路,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的射频输入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与第二端与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接地电容C1和接地电阻C2;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接地;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连接到运放U1的反相端和电阻R5之间;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还通过电阻R6与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6和检测信号输出端之间还设置有温度补偿电路。
所述的射频输入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还连接有接地电阻R1。
所述的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电阻R7和二极管D2;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到电阻R6和检测信号输出端之间,电阻R7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接地。
所述的二极管D1采用HSMS-2850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D2采用HMPS-2822二级管。
所述的射频功率测试装置还包括CPU处理器和显示器,所述CPU处理器的输入端与功率检测电路的射频输出端连接,CPU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器连接。
所述的射频功率测试装置还包括滤波电路、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的射频输出端依次通过滤波电路、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与CPU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电阻R6和检测信号输出端之间的温度补偿电路进行温度补偿,保证检测得到的电压准确性,进而保证功率测试装置的准确性。
(2)电阻R3、R4、R5和运放U1构成了一个同相放大器,对微弱信号也能够进行有效检测。
(3)射频输入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还连接有接地电阻R1,能够为二极管D1形成良好的阻抗匹配。
(4)温度补偿电路由电阻R7和二极管D2构成,二极管D2的结电阻随着温度而变,进而改变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电平,实现温度补偿。
附图说明
图1为功率检测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射频功率测试装置,包括功率检测电路,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的射频输入端RF-in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与第二端与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接地电容C1和接地电阻C2;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接地;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连接到运放U1的反相端和电阻R5之间;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还通过电阻R6与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6和检测信号输出端V-out之间还设置有温度补偿电路。
所述的射频输入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还连接有接地电阻R1。
所述的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电阻R7和二极管D2;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到电阻R6和检测信号输出端之间,电阻R7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接地。
所述的二极管D1采用HSMS-2850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D2采用HMPS-2822二级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正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正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9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