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9097.X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7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刘颖;杨凡;于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1 | 分类号: | A61B17/11;A61B17/115;A61F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丁丽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动脉 吻合 扣环 应用 人工 血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背景技术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心血管外科诞生以来,主动脉疾病一直困扰着心血管外科医师。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瘤特别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情复杂,死亡率极高。绝大多数主动脉瘤包括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用人工大血管取代病变的动脉。由于绝大部分病变主动脉组织严重水肿,脆性高,使得人工大血管与患者病变主动脉吻合的手术操作极复杂,技术难度大,吻合口极易出血,吻合时间比较长,这样使得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间延长,极易发生缺血性脑损伤或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直到目前为止,主动脉瘤的手术依然是心血管外科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手术,仅能在为数不多的心脏中心开展。如何减少主动脉吻合时间,减少吻合口出血的几率,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主动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成功率,是国内外心血管外科专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起,心血管外科医师尝试利用一种非缝合的方法进行主动脉吻合,以减少吻合时间,降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此种非缝合方法即非缝式人工血管腔内移植法(sutureless intraluminal graft,SIG),是将两端带有套环的人工血管分别置入主动脉两断端的内部,然后在主动脉外对应于套环的部位进行扎带结扎,以完成固定吻合。
然而,以往的技术都是使用脐带线并由医生在现场进行打结固定,打结固定的力量不可控,丝线过细力量过大容易对血管产生切割效应,力量小可能产生滑脱,漏血形成假性动脉瘤。后有人使用具有一定宽度的丝带进行打结固定,虽然避免了切割效应但是打结的强度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操作者人为的影响,而且一旦打结完成丝带会紧密贴合到血管上导致医生很难解脱重新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以解决现有的丝线(或丝带)打结固定人工血管的套环时操作不便且不易调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包括:扣环本体,所述扣环本体为环形开口结构,且所述扣环本体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器械操作孔;所述扣环本体的一末端设有第一扣合件、另一末端设有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以使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用于套设固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环外侧;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少,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大。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之中至少有一个为活动型结构;所述活动型结构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合,并进行自锁;自锁后,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只能缩小无法变大;解锁后,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能够双向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扣合件为V型臂结构、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合,所述第二扣合件为U型臂结构;所述V型臂结构的开口端分别设置有能够匹配扣合的扣牙和扣槽,所述扣牙和所述扣槽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自锁。
具体地,所述V型臂结构的弯折处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V型臂结构的开口端还设置有第二器械操作孔,所述第二器械操作孔用于使用器械进行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自锁和开启。
更进一步地,所述V型臂结构上沿所述扣环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错位的凸起条。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合件的所述V型臂结构的上下两面的内侧均设有第一齿牙;所述第二扣合件的所述U型臂结构的顶面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匹配的第二齿牙。
实际应用时,所述扣环本体的内侧设有防滑结构和/或防滑件。
其中,所述防滑结构为凸起和/或凹槽;或,所述防滑结构为镂空孔。
具体地,所述防滑件为弹性高分子材料层或涤纶衬垫。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90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