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井内防护装置和电梯防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7265.1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6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杨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光;杨建民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金相允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防护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内防护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井内防护装置和电梯防坠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城市中高楼林立,电梯也广泛的被运用于商场和居民住宅楼中。据统计,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都高居全球榜首。然而,电梯是复杂的机电设备,维保不及时,容易出现电梯事故,如轿厢骤停、厅门打开轿厢不在本层,从而人员坠落到电梯井的问题,此时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救援并排除故障,就可能出现事故,危及到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些电梯事故的发生,与设备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的不规范有关,也与电梯井内是否设置电梯井内防护装置或者设置的安防装置是否可靠有关。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内防护装置和电梯防坠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内防护装置和电梯防坠系统,一旦有人从电梯井内坠落,电梯井内防护装置打开,从而降低发生生命危险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内防护装置,包括撑平机构、防护机构和锚座;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框架和弹性网,所述弹性网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框架的固定端用于与电梯井的一侧内壁面转动连接,所述框架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搭接组件;
与所述搭接组件匹配的所述锚座固定在电梯井的对侧内壁上,用于与所述搭接组件搭接,以承接所述防护机构。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内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防护机构上设置有沿框架延伸方向布置的线缆槽,用于电梯线缆通过;所述线缆槽将所述搭接组件分为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且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上下错位设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内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均包括第一卷筒、控制杆、锁舌、压簧、搭接件和锁扣;
所述压簧和所述搭接件顺序设置在所述第一卷筒内,所述搭接件上设有锁扣;所述锁舌的一端设有控制杆,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锁扣配合;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扣配合时,所述搭接件伸入所述第一卷筒内,并压缩所述压簧;两个所述搭接件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弹性网连接。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内防护装置,其中,所述框架的固定端设有第二卷筒、卷轴和卷簧;
所述卷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卷筒内,并与所述第二卷筒的中心线平行;所述卷簧缠绕在所述卷轴上,并与弹性网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防坠系统,包括第一充气机构、第二充气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的电梯井内防护装置;
多个所述电梯井内防护装置沿电梯井的深度方向均布设置;
所述第一充气机构设置在轿厢的顶部,所述第二充气机构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防坠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充气机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一充气件;所述第一充气件用于为所述第一气囊充气;
所述第二充气机构包括第二气囊、第二充气件;所述第二充气件用于为所述第二气囊充气。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防坠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气囊设有线缆孔。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防坠系统,其中,还包括多个监测器,多个所述监测器沿电梯井的深度方向均布设置;
所述监测器用于采集坠落信号;
所述监测器和所述防护机构均与所述撑平机构连接;所述撑平机构接收到所述坠落信号时,驱动所述防护机构由悬垂状态旋转为水平状态。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防坠系统,其中,还包括缓冲柱放平机构;
所述缓冲柱放平机构包括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直立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用于在接收到由靠近电梯井底部的监测器发出的坠落信号时,驱动所述缓冲柱由直立状态旋转为水平状态。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防坠系统,其中,还包括控制器;
多个所述监测器、所述撑平装置、所述第一充气件和所述第二充气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坠落信号,以驱动所述撑平装置、所述第一充气件或所述第二充气件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光;杨建民,未经杨光;杨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7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测无人机减震底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沙盘模型观光电梯的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