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料储料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6971.4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7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柯明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明谊 |
主分类号: | B65D25/04 | 分类号: | B65D25/04;B65D25/00;B65D25/20;F26B3/06;F26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 | 代理人: | 陈践实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料 储料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料箱,尤指一种可利用一束紧装置控制箱体一侧的活动门的开合状态,以达到可安全倾倒废料目的的废料储料箱。
背景技术
无论是重工业、轻工业工厂,在作业过程中都会产生废水或污水,而当工厂进行污水处理时,通常会产生沉淀物,此沉淀物即为污泥(或称工业污泥),也属一种废料,由于经过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其含水率极高,污泥的重量与体积也随之增加,因此,工厂为减少污泥处理(或弃置)的运送费用,必须着手于减少污泥的重量及体积,而按现有的污泥处理程序,污泥须先经过挤压作业,例如通过一压滤机,以将污泥挤压、分解为块状污泥(污泥饼),并经过污泥脱水机的脱水作业后,再进行干燥作业,即须通过如图1所示的污泥干燥系统3,以将污泥中的水分蒸发,进而降低污泥含水率,并且,经过干燥的污泥,由于其含水量较低,而可使污泥中的微生物、病菌大大减少,故经过干燥作业后的污泥,也可用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等,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污泥干燥系统3主要包括:一烘干箱31、一运作主机32、一辅助散热装置321(与运作主机32呈电性连接,用以对运作主机32进行散热,以确保运作主机32可以在指定温度区间内运作)、一冷排放装置331(以供冷却循环空气中的水分,并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一除水槽3311(供以排出冷排放装置331所产生的水滴、一热排放装置332(对经过冷排放装置331的循环空气进行加热)、一抽风装置34(以供将热循环空气导送至烘干箱31内)、一入风管路35及一回风管路36,烘干箱31内成型有一承载平台,而污泥(待干燥物料)通常置放于承载平台上或先容置于底部可供气体流通的一储料箱内,以供干燥作业进行时,入风管路35内的热干燥空气,可先通过烘干箱31的入风口导入,并与污泥接触后,可将潮湿空气导至回风管路36,另外,有关污泥干燥系统的相关前案,也可参见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案第TWM404220号《污泥干燥机》。
其后,为继续进行污泥倾倒作业,通常先将经过干燥作业后的污泥,容置于一废料储料箱内,再通过作业人员操作一拖吊机或一堆高机,以将废料储料箱置放于一倒料机台的一倾倒平台上,再使该倾倒平台被限位于一适当斜度后,即可倾倒该污泥于一废料承载袋(俗称太空袋)内,而现有的废料储料箱1,如图3所示,通常由一容纳箱11组成,容纳箱11具有三个侧板111、一门板112及一底板,其中,位于前端的门板112与一相邻侧板111连接有多个扣接件113及一动力模块114,当倒料作业进行时,废料储料箱1通常呈倾斜状态,而作业人员扳开扣接件113后,可使动力模块114致动门板112向上移动,并达到完全开启状态,进而使废料可顺势倾倒而下,然而,当作业人员扳开扣接件113时,因废料会受到重力G作用,而会对门板112产生相当大的作用力F,故作业人员将可能会被倒出的废料压伤或砸伤,并且,既有废料储料箱的相关专利,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案第TWM331171号《可收集核废料的容纳箱结构》,其以方便组装、拆卸、还可叠堆以节省空间为目的,另外,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案第TW504039号《放射性废料贮存箱》所述,其则以长久、且安全存放核废料为目的,以避免核废料外泄的情形发生,然而,这些现有技术都未针对此问题进行改良,因此,当作业人员进行废料倾倒作业时,如何提出一种可避免作业人员被倾倒而出的污泥所压伤、砸伤的技术方案,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人依据多年来从事研究废料储料箱的经验,针对作业人员倾倒储料箱内的废料时,应如何避免被废料压伤、砸伤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作业人员在进行倾倒作业时的安全性的废料储料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明谊,未经柯明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69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