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织线旋调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6885.3 | 申请日: | 2017-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7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梁博;杜野;鲁德才;王伟华;郭慧新;张伟;高吉程;马昊哲;董春钢;王彦卿;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51/06 | 分类号: | B65H51/06;B65H51/32;B65H54/54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37104 | 代理人: | 张晓波 |
地址: | 2643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线旋调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调导向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纺织线旋调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现有的纺织线不方便放卷,尤其是不方便对纺织线进行灵活牵引调节,也不方便纺织线进行快速收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旋调管可以方便对牵引轮进行灵活移动调节,通过放卷轮可以放卷纺织线,通过牵引轮可以方便对放卷纺织线进行灵活移动牵引,通过收卷轮可以实现快速收卷的纺织线旋调导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纺织线旋调导向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块,底板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撑块,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呈竖直布置,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上设有放卷轮,放卷轮通过放卷轴与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连接,第一支撑杆上设有放卷辅助轮,放卷辅助轮通过第一安装轴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放卷辅助轮设置在放卷轮的下方,放卷辅助轮与放卷轮对应;底板上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呈竖直布置,第二支撑杆的端部上设有收卷轮,收卷轮通过收卷轴与第二支撑杆的端部连接,第二支撑杆上设有收卷辅助轮,收卷辅助轮通过第二安装轴安装在第二支撑杆上,收卷辅助轮设置在收卷轮的下部,收卷辅助轮与收卷轮对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呈水平布置,第一导向管套装有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上设有移动座,移动座上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套装有移动板,移动板上设有旋调管,旋调管的端部设有牵引轮;放卷轮、牵引轮以及收卷轮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呈竖直布置,旋调管套装在第二导向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旋调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调管与第二导向管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调管的端部与牵引轮之间设有牵引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一导向管为一体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可以方便对底板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支撑杆可以方便对放卷轮进行安装,通过放卷辅助轮可以使放卷轮旋转稳定性更加好;通过第二支撑杆可以方便对收卷轮进行安装,通过收卷辅助轮可以使收卷轮旋转稳定性更加好;移动座可以通过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沿着第一导向管实现移动调节,移动板可以沿着导向槽实现移动调节,从而方便对旋调管进行移动调节,通过旋调管可以方便对牵引轮进行灵活移动调节,通过放卷轮可以放卷纺织线,通过牵引轮可以方便对放卷纺织线进行灵活移动牵引,通过收卷轮可以实现快速收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板11、第一支撑块12、第二支撑块13、第一支撑杆14、放卷轮15、放卷轴16、放卷辅助轮17、第一安装轴18、第二支撑杆19、收卷轮20、收卷轴21、收卷辅助轮22、第二安装轴23、第一导向管24、第一移动块25、第二移动块26、移动座27、导向槽28、移动板29、第二导向管30、旋调管31、牵引轮32、牵引轴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68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