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2399.4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7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姜标;李继香;赵延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74;C02F1/78;C02F10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刘星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气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废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含氰废水的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
背景技术
黄金工业及电镀工业由于用到氰化物体系,因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氰化物废水,由于氰化物是毒性很大,外排时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氰化物的去除成为氰化废水的处理重点及难点。
对于高浓度氰化废水一般先采用氰化物回收,对于低浓度废水一般采用破氰的办法进行处理。传统的破氰方法以化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及自然降解法。其中前两种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如碱氯法、臭氧法、生物活性炭法等。
专利CN105776765A公开了一种含氰废水处理方法,其采用生化处理方法进行破氰。CN104261624A公开了一种黄金氰化企业含氰废水处理方法,其是由电化学处理、化学氧化处理、混凝沉淀处理和生物活性炭处理四个步骤组成处理含氰废水。专利CN104030477A公开了一种含氰废水处理方法,其采用两步法处理氰化物,第一步先将废水中剧毒的络合氰根离子氧化成低毒的氰酸根离子;然后再向第一步的溶液中加所述氧化剂,使氰酸根离子氧化成N2从废水中溢出。专利CN102718338A公开了一种含氰废水处理系统及含氰废水处理方法,其主要通过用气液混合装置将臭氧溶解到含氰废水中进行破氰处理。
然而,现有破氰方法具有能耗高、破氰不彻底、工艺流程复杂等问题,如何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破氰效率高的破氰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破氰工艺能耗高、破氰不彻底、工艺流程复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所述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包括碱液加料系统、反应槽及微纳气泡产生装置;
其中,所述反应槽包括含氰废水加料口、碱液加料口、排液口及回液口;
所述碱液加料系统连接于所述反应槽,用于通过所述碱液加料口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碱液以调节反应槽内溶液的pH值;
所述微纳气泡产生装置连接于所述排液口与回液口之间,用于将所述反应槽排出的含氰废水与气体混合以产生微纳米气泡,再输送回所述反应槽。
可选地,所述反应槽设有pH计,用于测量反应槽内溶液的pH值。
可选地,所述碱液加料系统包括碱液储料槽及加料泵;所述加料泵连接于所述碱液储料槽与所述反应槽之间,用于将所述碱液储料槽中的碱液泵入所述反应槽。
可选地,所述碱液储料槽与所述加料泵之间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加料泵与所述碱液加料口之间设有第二阀门。
可选地,所述微纳米气泡产生装置包括气液混合泵及与所述气液混合泵相连的空气进气管,用于将含氰废水与空气混合后输送回所述反应槽。
可选地,所述排液口与所述气液混合泵之间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气液混合泵与所述回液口之间设有第四阀门。
可选地,所述空气进气管还连接有臭氧发生装置。
可选地,所述微纳米气泡产生装置包括加压溶气装置。
可选地,所述微纳米气泡的直径为10nm-100μm。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对环境无毒性的微纳米气泡作为氧化剂来源进行破氰处理。微纳米气泡是指气泡发生时产生直径在数十纳米(nm)到数十微米(μm)的微小气泡。该气泡具有超大比表面积,且上升速度慢,因此其溶解能力大大增加。微纳米气泡的溶解能力比一般气泡增加20万倍。相对于普通曝气,微纳米气泡可提高空气或者臭氧在水中的溶解性,从而提高臭氧的利用率接近100%。气泡破裂瞬间,由于气液界面消失的剧烈变化,界面上集聚的高浓度离子将积蓄的化学能瞬间释放出来,可激发产生大量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从而大大提高破氰效率。而且由于其气泡极小,大大增加了反应的传质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破氰装置可使氰化废水达到国家标准排放,即氰化物含量小于1.0mg/L。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单、环保、无二次污染、氧化剂利用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的一种使用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2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氢氟酸生产用带有石膏渣的污水排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射流曝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