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9476.0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5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江金源;曾云洪;朱康;李伟进;李洋云;赵伟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郭玮,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触屏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嵌入式工业触屏固定方式基本上采用分体式方式,即除产品本身以外,额外附加一个固定块或其它组件把工业触屏固定在安装面板上,从产品背面看有多个螺丝孔或螺丝头,既不美观也不方便安装还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嵌入式工业触屏安装不便,外观不良等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固定结构。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实施方式实现:
一种固定结构,用于将待固定设备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待固定设备包括外壳,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固定设备的安装口;外壳设置有用于与安装口边沿处的安装板抵接的抵接部;
外壳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能够隐藏于外壳并与外壳固定;或者固定部能够凸出于外壳并与外壳固定,使固定部和抵接部之间形成能够夹紧安装板的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设置有容置固定部的容置槽;容置槽具有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当固定部固定在第一固定位置时,固定部收纳于容置槽中;
当固定部固定在第二固定位置时,固定部凸出于外壳,固定部和抵接部之间形成夹紧安装板的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置槽设置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位于第一固定位置,第二螺孔位于第二固定位置;固定部设置有用于穿设螺钉的第一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置槽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对固定部的固定安装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滑轨和滑轨槽,滑轨设置在容置槽或固定部的一者上,滑轨槽对应滑轨设置在容置槽或固定部的另一者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结构还包括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设置在前壳体上,用于密封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置槽设置在后壳体上,容置槽设置有用于穿设螺钉的第二通孔;
前壳体对应容置槽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设置有与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螺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与容置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设置在前壳体上,抵接部包括沿前壳体的边沿周向延伸的裙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呈方形,固定部为四个,四个固定部分别与外壳的四个角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包括沿外壳的边沿周向延伸的裙边;固定部能够沿着外壳的对角线延伸的方向凸出于外壳,从而固定部与抵接部之间形成一个能够夹紧安装板的直角形凹槽。
上述固定结构,固定部具有两种固定状态,一种是固定部能够隐藏于外壳中并固定,此时固定部与外壳从外观上看融为一体;而另一种固定状态是固定部能够凸出于外壳并固定,在该种固定状态下,固定部与抵接部之间形成能够夹紧安装板的凹槽,从而能够将待固定设备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不仅安装方便,固定牢靠,而且无需多余的零部件,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装配完成后产品外观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固定部与外壳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与安装板的安装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与安装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的剖视图。
其中:
100-外壳;
110-前壳体;111-抵接部;112-固定座;113-第三螺孔;
120-后壳体;
130-容置槽;131-第一固定位置;132-第二固定位置;133-第二通孔;
140-滑轨;150-滑轨槽;
160-环形密封圈;170-密封垫;
200-安装板;
300-固定部;
310-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9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