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硫磺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8814.9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强;袁心强;徐永昌;徐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04 | 分类号: | C01B17/04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3 | 代理人: | 任建堂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硫磺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新型硫磺回收装置,属于硫磺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硫磺装置传统的停工瓦斯吹硫工艺,停工期间易析碳污染催化剂,而且克劳斯尾气通过跨线直接去焚烧炉,虽时间短,但由于系统内的残硫和FeS发生反应,生成大量SO2直接排放烟囱,排放浓度高( 30000mg/m3),对环境影响大。近几年来新兴的酸气完全燃烧吹硫工艺生成大量的SO2,同时制硫炉中酸性气与风量的配比控制困难,导致硫磺不断生成,进入制硫反应器和加氢反应器,导致反应器温度急剧上涨且控制困难,易造成催化剂失活。同时大量的SO2和S单质加氢进入吸收塔后达不到良好的吸收效果,导致排放浓度高(2000 mg/m3),对环境影响也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硫磺回收装置,降低新型硫磺回收装置停工期间烟气SO2排放,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硫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硫燃烧炉、余热锅炉、一级反应器、二级反应器、一级硫冷凝器、二级硫冷凝器和三级硫冷凝器,制硫燃烧炉、余热锅炉和一级硫冷凝器依次连接,二级硫冷凝器设置在一级反应器的出口,三级硫冷凝器设置在二级反应器的出口,三级硫冷凝器的液硫出口连接液硫池,三级硫冷凝器的气体出口连接尾气处理装置;在制硫燃烧炉的入口处连接有净化风管路、氮气管路和制硫风机,制硫燃烧炉的出风口连接一级反应器的入口,在余热锅炉出口、一级反应器和二级反应器的入口还分别设有热氮输送管路。
优选的,所述一级反应器与二级反应器串联。
优选的,所述一级反应器的出口通过换热器连接二级反应器的入口,二级硫冷凝器连接换热器,二级硫冷凝器与换热器之间设有气体循环管线。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的液硫出口连接至液硫池。
优选的,所述一级硫冷凝器与二级硫冷凝器的液硫出口连接至液硫池。
优选的,所述制硫燃烧炉的出风口连接有高温掺合阀,高温掺合阀的出口连通一级反应器的入口,高温掺合阀的入口与一级硫冷凝器的气体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三级硫冷凝器的气体出口与尾气处理装置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单元,气液分离单元的液硫出口连接液硫池,气体出口连接尾气处理装置。
优选的,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为尾气分液罐。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型硫磺回收装置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制硫燃烧炉的入口处连接有净化风管路、氮气管路和制硫风机,制硫燃烧炉的出风口连接一级反应器的入口,配以合适的风量使反应器床层及系统管线积存的FeS自燃,吹硫后的气体经过加氢、吸收、再生,送至其他正常生产的硫磺装置处理;在余热锅炉出口、一级反应器和二级反应器的入口还分别设有热氮输送管路,利用热氮将系统中的硫磺携带至液硫池和加氢反应器,将停工期间烟气SO2降低至100mg/m3以下,降低新型硫磺回收装置停工期间烟气SO2排放,实现装置停工期间全过程烟气净化和达标排放,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该新型硫磺回收装置的流程图。
图2为硫磺回收装置与尾气处理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氮气管路2、净化风管路3、制硫风机4、制硫燃烧炉5、高温掺合阀6、余热锅炉7、一级硫冷凝器8、一级反应器9、换热器10、二级反应器11、二级硫冷凝器12、氮气加热器13、三级硫冷凝器14、尾气分液罐15、尾气焚烧炉16、蒸汽过热器17、尾气加热器18、烟囱19、加氢反应器20、液硫池21、蒸汽发生器22、吸收塔23、塔顶回流罐24、急冷塔25、再生塔26、急冷水泵27、富液泵28、贫液泵29、气体循环管线30、热氮输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该新型硫磺回收装置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8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