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流曝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6220.4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7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英杰;刘勇武;侯润卯;孙先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12;C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10 | 代理人: | 史静 |
地址: | 100005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流 曝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射流曝气器。
背景技术
生物处理法根据参与作用的微生物的需氧情况,可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两大类。一般情况,好氧法比较适用于较低浓度污水;而厌氧法较适用于处理污泥和较高浓度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方法,是一种依靠活性污泥为工作主体的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存在于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必须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在污水处理生化系统的曝气池中,充氧功效与好氧微生物生长量成正相关性。溶解氧的供给量要根据好氧微生物的数量、生理特性、基质性质及浓度来综合考虑。这样,活性污泥才能处在降解有机物的状态。曝气池中溶解氧维持在2~4mg/l为宜,若供氧不足,活性污泥性能差,导致废水处理成效下降。为保证有充足的供氧,必须依靠一种设备来完成,例如曝气器。
现有的曝气器有粗孔曝气器、微孔膜片曝气器、表面曝气机,但粗孔曝气器,没有单独搅拌功能,氧利用率α值低(α参数是污水中的氧传递系数与清水中的氧传递系数的比值);微孔膜片曝气器,没有单独搅拌功能,氧利用率α值低,容易堵塞,需池内维护。表面曝气机,没有单独搅拌而不充氧的功能,需要池内维护。容易产生雾气等污染。
因此,研制出一种氧利用率高的曝气器,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射流曝气器,克服了现有产品中上述方面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射流曝气器,包括与泵送设备连通的液体管,所述液体管的上方设置有空气管,所述空气管连通有供气设备,所述空气管通过垂直均布的若干连接管与液体管连通,所述液体管上位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液体管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同心设置,且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该第二喷嘴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泵送设备为离心泵或混流泵。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设备为离心风机或罗茨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包括密闭连接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一竖直设置在该连接管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二倾斜设置在该连接管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均设置在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为与空气管相对应的圆弧板,所述顶板和空气管上均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开口一。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为与液体管相对应的圆弧板,所述液体管和底板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喷嘴对应的开口二,并且所述第二喷嘴在位于连接管内部的圆周壁上设置有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氧转移率高,可产生的紊流使得气/液接触面不断更新,更利于氧气的传递。工艺适用性广,充氧和气液混合可以分别单独进行控制。可根据溶解氧的需求调节空气量的大小。气液混合充分,减少了废气和水雾,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射流曝气器的局部正视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射流曝气器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根据图1所示的射流曝气器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射流曝气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图4所示的A-A剖视图。
图中:
1、液体管;2、第一喷嘴;3、第二喷嘴;4、空气管;5、连接管;6、顶板;7、底板;8、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62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破氰的装置
- 下一篇:膨胀床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