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石墨盘自动上下料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5012.2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5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智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80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石墨 自动 上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封装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石墨盘自动上下料的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贴面封装二极管的需求量和发展是当今热点并会非常迅速,随着产品线路板小型化而使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对二极管的封装技术需求越来越强烈,一般使用各种非标自动化设备来满足不同二极管封装的要求。
然而,很多自动化设备在进行石墨盘的上料和下料时依靠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出错,且人工取料后还需要再次进行整理摆放石墨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需要对自动化操作中的石墨盘进行人工上下料,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石墨盘自动上下料的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石墨盘自动上下料的机构,包括用于放置待操作石墨盘的承料台和用于存放石墨盘的料匣,
所述料匣的左右侧面敞开将料匣的内腔和外界连通,所述料匣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上下排布水平设置的隔槽,所述隔槽的左侧开口,所述石墨盘可以自隔槽左侧开口处水平放入所述隔槽内;
所述承料台水平设置在一个对应所述隔槽的左侧开口处,所述承料台的上平面高度和对应的所述隔槽的下平面高度相同;
所述料匣的右侧水平设置有卸料杆,其高度和所述承料台的高度相同,所述卸料杆可以顶推对应所述隔槽内的石墨盘的右侧面,将对应所述的石墨盘由隔槽左侧开口处推至承料台上;
所述料匣的左侧水平设置有装料杆,其高度和所述承料台的高度相同,所述装料杆可以顶推对应所述承料台的石墨盘的左侧面,将对应所述的石墨盘由承料台通过隔槽左侧开口处推至对应所述隔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料匣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平挡条,所述左右侧壁的若干个平挡条的位置相互对应将所述料匣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隔槽;所述料匣的左右侧壁上,在所述平挡条的末端设有竖直的立挡条,所述立挡条自所述平挡条的上平面处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料匣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上下驱动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丝杆和滑座,所述滑座安装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竖直设置并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滑座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盘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承料台上在对应第一定位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可以由承料台的上平面向上伸出或向下缩回。
进一步地:所述承料台的上平面的左侧设有限位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有沿着料匣的外周设置的挡边。
进一步地:所述料匣的底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数量为二个,第二定位孔的形状为腰形孔,在所述支架上与第二定位孔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销。
进一步地:所述装料杆和卸料杆为油缸或者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料匣的上面板上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石墨盘自动上下料的机构通过直线布置的装料杆和卸料杆,来自动完成对石墨盘的上下料操作,机构运动速度较快,生产效率高,且动作的精度高,生产的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石墨盘自动上下料的机构在上料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石墨盘自动上下料的机构在进行下料时装料杆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料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料匣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石墨盘在承料台上的定位示意图;
图6是上下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料台,2、料匣,3、隔槽,4、卸料杆,5、装料杆,6、平挡条,7、立挡条,8、支架,9、上下驱动单元,10、驱动电机,11、丝杆,12、滑座,13、石墨盘,14、第一定位销,15、第一定位孔,16、限位挡块,17、挡边,18、第二定位孔,1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智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智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50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移动机器人位姿校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微纳航天器集群飞行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