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数据多网融合科研一体机平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4815.6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2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吕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亿上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融合 科研 一体机 平台 装置 | ||
1.一种大数据多网融合科研一体机平台装置,包括控制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1)的输入端电连接有信息传递模块(2)的输出端,所述信息传递模块(2)的输入端电连接有用户登录平台(3)的输出端,所述用户登录平台(3)的输入端电连接有远程输入模块(4)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平台(4)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本地数据提取模块(5)的输入端,所述本地数据提取模块(5)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数据库(6)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库(6)的输入端电连接有SAN交换器(7)的输出端,所述SAN交换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有数据存储模块(8)的输出端,所述数据存储模块(8)的输入端电连接有数据输入模块(9)的输出端,所述数据输入模块(9)的输出端电连接有备份储存数据库(11)的输入端,所述备份储存数据库(11)的输出端电连接有备份服务器(12)的输入端,所述备份服务器(12)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数据处理服务器(10)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10)的输入端与数据库(6)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10)的输出端电连接有万兆交换器(13)的输入端,所述万兆交换器(13)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本地数据反馈模块(14)的输入端,所述本地数据反馈模块(14)的输出端与控制平台(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平台(1)的输出端电连接有防火墙(15)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平台(1)的输入端电连接有身份验证模块(19)的输出端,所述身份验证模块(19)的输入端电连接有管理员登录模块(18)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平台(1)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自助查询终端(16)的输入端,所述自助查询终端(16)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资料反馈模块(17)的输入端,所述资料反馈模块(17)的输出端与信息传递模块(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息传递模块(2)的输出端与远程输入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多网融合科研一体机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递模块(2)包括3G模块(21)、WIFI模块(22)、ZigBee模块(23)和以太网模块(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多网融合科研一体机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8)包括数据存储节点一(81)、数据存储节点二(82)和数据存储节点三(8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多网融合科研一体机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6)包括科研仪器资源(61)和科究文献资源(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多网融合科研一体机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输入模块(4)包括手机输入模块(41)、计算机输入模块(42)和平板电脑输入模块(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多网融合科研一体机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10)包括数据处理服务节点一(101)、数据处理服务节点二(102)和数据处理服务节点三(1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多网融合科研一体机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验证模块(19)包括指纹验证模块(191)、CA证书验证模块(192)和人脸组合验证模块(19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亿上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亿上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48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可信数字证书颁发终端
- 下一篇:一种安灯控制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