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3315.0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晶;冯贵华;孙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和美环境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胡茵梦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沉淀池。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废水中包含大量泥沙,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会造成市政污水管网的淤塞。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的污水需要经过沉淀才能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现有技术中,沉淀池大多搭设于施工现场。沉淀池多是用混凝土或者用砖砌结构制成。但是现有技术中砖砌沉淀池或混凝土沉淀池无法移动,在施工结束后沉淀池只能废弃,无法重复利用,并且现有的沉淀池面对激流态的污水时,底部的沉淀会被搅浑,导致沉淀效果不好,部分泥沙排入排水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沉淀池,能够有效的抑制泥沙翻涌,同时方便再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沉淀池,能够有效的回收废水中的铁等可以被磁铁层吸附的金属。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复合沉淀池,包括:
钢水箱,其外壁面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钢水箱的内部为中空四棱台结构,且钢水箱的上部开口,钢水箱相邻的内壁面相互垂直,钢水箱内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25°;
盖板,其呈T字形,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和垂直于第一板体设置的长方形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置于所述钢水箱的顶面,以将所述钢水箱顶面密封,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钢水箱内部的中部,所述第二板体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分别延伸至钢水箱内部对应的两个侧面,以将钢水箱分隔为浊水区和澄清区,且所述浊水区的底面高度均高于所述澄清区的底面高度,所述第二板体底部与钢水箱内部底面的距离为第二板体顶部与钢水箱内部底面的距离的1/4;
类长方形的滤网,其位于澄清区,所述滤网的一侧沿第二板体的底部的长度方向固定,所述滤网的其余三个侧面分别延伸至与钢水箱内壁面贴合,所述滤网与所述钢水箱内底面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滤网的其余三个侧面均设置有厚度为0.5-0.6mm的弹性层。
优选的是,所述钢水箱内壁面对应第二板体的第一侧面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由一对间隔固定于钢水箱内壁面的隔板构成,一对隔板的间距略大于第二板体的第一侧面的宽度。
优选的是,第二板体的一对第二侧面以及底面设置有磁铁层。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位于浊水区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钢水箱位于澄清区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与排水沟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钢水箱的位于澄清区的侧壁设置有搁置板,所述搁置板与所述滤网下方的边缘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钢水箱位于澄清区的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可开关的出污口。
优选的是,所述滤网的网孔直径为1-2cm。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采用钢水箱作为沉淀池的主体,质量轻,方便多次使用,通过对盖体结构的改进,将沉淀池有效的分隔为了两个区域,当水流湍急时,由于入水口设置于浊水区,在第二板体的作用下,能有效降低水流对澄清区的影响,湍流的水在由浊水区的下部进入澄清区时,水流速度已经有效的降低,对清水区的影响小。设置滤网能进一步的干扰泥沙向澄清区的上部涌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沉淀池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沉淀池右视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沉淀池,包括:
钢水箱1,其外壁面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钢水箱1的内部为中空四棱台结构,且钢水箱1的上部开口,钢水箱1相邻的内壁面相互垂直,钢水箱1内底面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25°,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使泥沙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向澄清区的底部运动,通过出污口33能够更好的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和美环境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和美环境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33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