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推进器升沉转向平衡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1886.0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4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胥曰强;于然;杜明超;李昆鹏;张现智;曹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63G8/22 | 分类号: | B63G8/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推进器 升沉 转向 平衡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推进器升沉转向平衡调节装置,具体地说是应用伺服电机,联轴器,底座,箱体,蓄水箱,阀,导管,丝杠,油囊,压板,丝杠螺母等构成的水下推进器升沉转向平衡调节装置,属于水下设备类。
背景技术
根据推进器浮力调节系统的要求,浮力调节一般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等重量法,即推进器在水下的重量不变,而浮力是可变化的。这种系统布置在舱体外,由耐压油箱、橡皮囊、泵阀及管系等组成。该系统以油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推进器上的液压系统,实现皮囊的充油或抽油来改变排水体积,从而实现推进器的浮力调节。该方式的特点是系统简单,可操作性强,灵敏度高,但机构调节能力有限,占用空间大。
另一种是等浮力法,即浮力基本不变,而推进器具有一定的可调重量。此类系统是在推进器上放置耐压水箱,其容积等于最大浮力调节量。需要调节浮力时用泵排出水或者从外界注入水,使推进器的重量产生变化,以此来调节浮力。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占用空间小,机构调节范围大大增加,但依赖于海水泵的性能。依赖海水泵这样就会增加整个推进器的重力,同时现在没有可以随着推进器转向和升沉调节平衡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水下推进器升沉转向平衡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水下推进器升沉转向平衡调节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支架、联轴器、底座一、盖板、箱体、蓄水箱、阀、导管、底座二、丝杠、油囊、压板、丝杠螺母、导轨、导轨底座,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与盖板相连接,盖板与箱体固定在一起,伺服电机轴与丝杠通过联轴器相连接,丝杠左端通过底座一固定在盖板上,丝杠右端通过底座二固定在箱体内侧,丝杠螺母与丝杠配合,丝杠螺母与压板上端固定在一起,压板固定在油囊左端,与油囊组成一个密封的箱体,油囊右端固定在箱体内侧右端,压板下端与导轨固定在一起,导轨与导轨底座相配合,导轨底座固定在箱体底面,导管与油囊口相连,穿过箱体与蓄水箱相连,蓄水箱另一端通过三通与阀相连,导管末端与推进器机体上的喷口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蓄水箱内安装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的油囊为可伸缩立方体。
进一步,所述的阀为电磁比例阀。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采用了丝杠与丝杠螺母配合,来实现油囊的伸缩,从而实现了推进器内海水重力的变化,导管与推进器底面的喷口相连,在推进器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喷口的喷射,可以加速推进器的上升,在导管中增加蓄水池、水位检测装置和电磁比例阀的配合,可以增加整个装置调节的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伺服电机,2、支架,3、联轴器,4、底座一,5、盖板,6、箱体,7、蓄水箱,8、阀,9、导管,10、底座二,11、丝杠,12、油囊13、压板,14、丝杠螺母,15、导轨,16、导轨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水下推进器升沉转向平衡调节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支架2、联轴器3、底座一4、盖板5、箱体6、蓄水箱7、阀8、导管9、底座二10、丝杠11、油囊12、压板13、丝杠螺母14、导轨15、导轨底座16,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1固定在支架2上,支架2与盖板5相连接,盖板5与箱体6固定在一起,伺服电机1轴与丝杠11通过联轴器3相连接,丝杠11左端通过底座一4固定在盖板5上,丝杠11右端通过底座二10固定在箱体6内侧,丝杠螺母14与丝杠11配合,丝杠螺母14与压板13上端固定在一起,压板13固定在油囊12左端,与油囊12组成一个密封的箱体,油囊12右端固定在箱体6内侧右端,压板13下端与导轨15固定在一起,导轨15与导轨底座16相配合,导轨底座16固定在箱体6底面,导管9与油囊12口相连,穿过箱体6与蓄水箱7相连,蓄水箱7另一端通过三通与阀8相连,导管9末端与推进器机体上的喷口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蓄水箱7内安装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的油囊12为可伸缩立方体。
进一步,所述的阀8为电磁比例阀。
进一步,四个本装置对称安装推进器内部底面,通过互相配合,保证转向和升降的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1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