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预均置系统的污泥脱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0857.2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8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亚;王洪春;王耀元;孙建锋;李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B01D61/56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预均置 系统 污泥 脱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带预均置系统的污泥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的最终处置有以下三种途径:填埋、土地利用、焚烧。由于污泥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经雨水浸泡渗漏污染地下水环境,适宜污泥填埋的填埋场越来越难以选择,将污泥进行填埋受到较多的限制。
虽然城市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污泥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元素,它的土地利用也受到了较多的限制,目前多用于园林和城市绿化。
污泥焚烧能将有机组分全部碳化生成稳定的无机物,残渣无臭、无菌,无害化彻底,体积可以减少60%,减量化彻底。
无论是污泥土地利用还是焚烧的处置方法,都要求污泥有较低的初始含水率,并且对处理规模上有较大的要求。目前使用较多的高压板框机脱水方法需投加大量的铝铁盐,其相当于二次污染而无法供土地利用。并且铝铁盐对焚烧炉炉体有腐蚀作用,不适宜后续焚烧处置。
目前国内最常采用的利用化学调理与机械脱水相结合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方法,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其中包括引入了化学药剂(处理、调理剂),不能连续处理污泥,不能满足土地利用或焚烧的处置要求。因此,亟需寻求一种可以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污泥脱水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既能将市政污泥的水分脱除到适宜土地利用或焚烧的60%含水率,又无需投加化学药剂,连续大量工作运行的带预均置系统的污泥脱水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预均置系统的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座、设置于混凝土基座中心的电渗透脱水机、与电渗透脱水机出泥口下方对应的螺旋输送机,混凝土基座上围绕电渗透脱水机四周开设有环形排水沟,电渗透脱水机底端出水口下方的混凝土基座上开设有锥形斗孔,锥形斗孔底部排设排水管,排水管连接环形排水沟。
作为优选,环形排水沟表面设置盖板。
作为优选,电渗透脱水机顶端设置有进泥口,进泥口处设置有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末端出泥口设置有耙齿状污泥切分装置,耙齿状污泥切分装置包括水平杆以及间隔设置于水平杆上且与水平杆垂直的耙齿。调整污泥厚度,保证污泥的厚度均匀,经由耙齿状污泥切分装置,将污泥分割成竖条状均匀分布于污泥机上。
作为优选,电渗透脱水机内设置有若干个阳极滚筒以及多段包裹于阳极滚筒上的阴极履带。
作为优选,阳极滚筒为耐腐蚀基材,表面涂覆有钌、铱贵金属配方惰性涂层,阴极履带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污泥脱水系统,包括:通过张紧装置包裹于阳极滚筒上的滤带,通过辊轴产生的张力使污泥中游离水和间隙水脱除;
上述张紧滤带在与阳极滚筒接触的进泥端,泥饼厚度为50mm,出泥端泥饼厚度为3-5mm。实现辊轴张力与滤带孔隙透水率的技术优化。
通过靠直流电源施以负电荷的阳极滚筒及多段包裹于阳极滚筒上的阴极履带,通过电子电荷流带动污泥中细胞液中电子迁移,拉破细胞壁得以释放细胞结合水,并通过上述张紧滤带脱除;
阴极履带为不锈钢材质,直流电源正极绝缘处理后分多段连接,通过中控系统反馈污泥含水率分段施以100V左右的电压,实现能量消耗优化。
阳极滚筒与污泥高张力挤压,表面形成微米级水膜,使其在50℃的情况下实现低温蒸发,带走部分水分。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无需添加调理剂就可实现污泥的深度脱水,减少了药剂费,没有二次污染,更节能环保;
2)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连续运行,处理量高,操作简单;
3)本实用新型的出泥含水率低,含水率在80%-85%的原泥经过脱水系统后可以降至60%甚至以下,产品污泥体积可降低一半以上,减少运输成本;
4)本实用新型在运行过程中只消耗电能,可有效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5)本实用新型处理的污泥有利于后续焚烧或者堆肥化处置,如果是活性污泥一类的脱水泥饼,低温杂菌在过程中随着污泥温度上升而死灭,为堆肥化处理所必需的残留中高温菌提供了灭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耙齿状污泥切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0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化效果好的污水处理器
- 下一篇:多层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