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7226.7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9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郑向勇;张业健;黄先锋;金展;吕剑峰;阮哲友;刘志明;郑炜标;郝爱民;井芹宁;何圣兵;赵敏;孔海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28;C02F3/08;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温州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79 | 代理人: | 胡仁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污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兼氧池、一级好氧流化池、二级好氧流化池、好氧光照藻菌共生流化池、一级好氧生态池、二级好氧生态池、生态沉淀池等八个相对独立的反应单元依次串联而成,或者根据需求可加上以上除生态沉淀池外的某种反应单元的重复设置,串联构成八级以上的反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单元由隔墙相互隔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结构,不同单元之间的污水交换通过污水过水管系统相互沟通,污水过水管系统为长短腿的H型装置污水管,长短腿分别位于隔墙两侧,且每个处理单元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按照对角方式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生活污水常见进水浓度如COD在200-500 mg/L范围时,各反应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是厌氧池12-24h、兼氧池6-12 h、一级好氧流化池6-12h、二级好氧流化池6-12h、好氧光照藻菌共生流化池6-12h、一级好氧生态池6-24h、二级好氧生态池6-24 h、生态沉淀池4-6 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生活污水出现收集大部分污水为冲厕水时等情况下,引起进水浓度大于常见进水COD浓度范围时,进水COD每增加100-150 mg/L时,可任意增加设定一级以下厌氧池、兼氧池、一级好氧流化池、二级好氧流化池、好氧光照藻菌共生流化池、一级好氧生态池、二级好氧生态池等七种反应单元中的某一种反应单元,增加的反应单元串联连接在同类反应单元之后,且其水力停留时间与装置中原来设定的同类反应单元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过水管的两侧直管分别位于隔墙两侧,横管穿过隔墙并通过两个三通分别与隔墙两侧直观相连,装置过水管的直径与水量相关,当水量在100吨/d时,过水管直径在100-200 mm,当水量每增加50吨时,直径增加50 mm,过水管材质不限,H型过水管下部短腿部分伸入液面以下20-30 cm,下部长腿部分距离池底20-50 cm,H型过水管上部两侧在液面上方部分为15-25 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厌氧池和兼氧池中,按照填料体积和污水体积比为1-10%和5-30%的比例,分别投放由无纺布、活性碳纤维、塑料纤维、聚氨酯、阿科曼填料等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漂浮固定填料,漂浮固定填料通过自身密度以及底部重物固定顶部浮子控制等方式,呈竖立状态分布在反应池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级好氧流化池、二级好氧流化池和好氧光照藻菌共生流化池中,分别按照填料体积和污水体积比为10-40%,10-30%和5-25%的比例投放有悬浮漂流移动填料,悬浮漂流移动填料由塑料等材质制成,长满微生物膜后其密度在1.0-1.1 g/cm3,粒径为0.2-20 cm,在曝气的条件下能够呈流态化在反应器中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好氧光照藻菌共生流化池、一级好氧生态池、二级好氧生态池中,在水底部空间均匀设置水底光源,并分别控制生流化床反应单元、一级好氧生态池、二级好氧生态池中水底的光强为3000-6000LUX,2000-5000LUX,1000-5000LUX,光照时间开启和关闭时间持续长度设定为0.5-1.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级好氧流化池、二级好氧流化池、好氧光照藻菌共生流化池、一级好氧生态池、二级好氧生态池设有曝气系统,分别控制上述反应单元中的气体流量与污水流量比例为8-10:1,8-10:1,6-8:1, 6-8:1和6-8: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级好氧流化池、二级好氧流化池、好氧光照藻菌共生流化池、一级好氧生态池、二级好氧生态池上部空间,设有高度为10-30 cm的种植篮筐,篮筐底部开放,底部及四周封闭并开有0.5 mm的小孔,内部放置粒径为1-3cm的颗粒活性碳、沸石、陶粒等填料的一种或几种,种植篮筐内种植有美人蕉、旱伞草、鸢尾、再力花、芦苇、芒草等植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根系可通过小孔进入到污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72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