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池塘捕捞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5956.3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3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唐兴本;薛学坤;马善乐;张德胜;汪晓慧;潘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71/00 | 分类号: | A01K71/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捞 饵料 水中 池塘 鱼类 网具 捕鱼网具 池塘环境 分割区域 起吊装置 市场需求 悬浮式 吊起 拉绳 起吊 投喂 捕鱼 悬浮 挤压 饲养 投放 水面 分割 养殖 利润 保证 | ||
一种池塘捕捞方法,①采用定点定时投喂饵料饲养,②采用网具悬浮式捕捞,通过起吊装置将起捕网吊起铺于水中,在起捕网上方投放相应饵料,待鱼集中后,起网捕捞;捕鱼网具悬浮水中,既保证集中捕捞鱼类,又能保护池塘环境;当起捕网捕鱼并起吊离开水面时,鱼会集中在起捕网被拉绳分割的6个分割区域内,防止鱼相互挤压。根据市场需求,短时间集中捕捞鱼类,可以获取好的养殖利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技术,特别是一种池塘捕捞方法。
背景技术
池塘养殖是指利用人工开挖或天然的池塘进行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人们通过苗种和相关的物质投入,干预和调控影响养殖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以期获得最大产出的复杂的系统活动。池塘养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水产养殖方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池塘养殖较充分地发挥了饵料、肥料和水体的生产潜力,资源利用程度较高。通过近年来生态池塘标准化改造,我国的生态标准化池塘面积大幅度增加,这大大的促进了我国池塘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
但是,在养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池塘的养殖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本专利主要针对在鱼虾混养等模式中,在池塘内采取的一种池塘捕捞设置(及操作方法)。
在鱼虾混养等各种模式中,无论是淡水养殖池塘还是海水养殖池塘或者半咸水池塘,无论是养殖淡水鱼还是海水鱼,无论是混养了海水的中国对虾,还是淡水的南美白对虾等等;其鱼类的捕捞方式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拉网捕鱼,一种是池塘养殖结束时,放水捕捞等。
但无论何种捕捞方式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拉网捕捞,这种捕捞方式,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池塘养殖鱼类的规格等,及时捕捞鱼类,从而获得更高的养殖经济效益。
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进过拉网捕捞的池塘,鱼等好像少了很多,这是因为池塘底部存在大量的粪便、残饵、生物尸体等,这些物质在池底沉积、腐败,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同时池底也滋生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滋生的致病微生物或产生的有害物质会缓慢的释放到水中,同时池塘本身可以进行一些自我净化或生态修复;但是,当拖网在池内拖鱼时,拖网的底纲容易接触池底、网具带动池水运动、人在池塘内操作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池底滋生的致病微生物或产生的有害物质迅速的释放到水中,在短时间内,池塘水体里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物质的浓度会迅速提高,池塘的鱼虾等会因中毒或生病而死亡,这种操作有时会导致整个池塘养殖失败。
再如放水捕捞,这种捕捞方式,对养殖池底破坏不大,但是,很容易错过鱼类销售的最佳的时机;不同规格的鱼类都进行一次性捕捞,不同规格鱼类价格不同,这也同样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有时放水捕捞时间长,也会错过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放水期间或池泥中抓上的鱼,品相差,价格上不去;货到地头死,鱼类销售价格也不好谈,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避免了对池塘养殖环境造成破坏、又能保证捕到需要规格鱼类的池塘捕捞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池塘捕捞方法,其特点是:
①采用定点定时投喂饵料饲养:
即鱼苗下塘后,通过人工驯化,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投喂饵料,养成鱼类在投料附近摄食饵料习性;
②采用网具悬浮式捕捞:
通过起吊装置将起捕网吊起铺于水中,在起捕网上方投放相应饵料,待鱼集中后,起网捕捞;
所述起捕网主体为圆形网片,圆形网片周边设有边纲;
从圆形网片底部中心处向圆形网片边口延伸设置有六条拉绳;这六条拉绳与圆形网片固定并将圆形网片均匀的分为6个部分;拉绳与边纲固定并伸出圆形网片向外继续延伸构成外拉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未经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59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