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道池的集群通讯管理方法、接收器、终端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94780.X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3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涛;周洁;张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科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4/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曲卫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道 集群 通讯 管理 方法 接收器 终端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信道池的集群通讯方法、接收器、终端和系统,方法包括:终端发送申请发送数据请求;接收器接收申请发送数据请求,根据各个终端的ID信息和信道颗粒数初始化信道颗粒管理表,接收器广播携带有信道颗粒管理表的起始帧给各个终端;终端根据起始帧携带的信道颗粒管理表在信道颗粒上发送数据帧;接收器计算信道颗粒评价系数,根据各信道颗粒的评价系数更新信道颗粒管理表,接收器广播携带有更新后的信道颗粒管理表的起始帧给各个终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对信道颗粒评价系数的计算,及时更新终端发送数据的信道,保证了系统通讯的稳定性,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信道池的集群通讯管理方法、接收器、终端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无线通讯管理办法中通常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FDMA)与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方式,通常的通讯管理的只是频段和时间资源,如果让一个设备独占一个频段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让多个设备在同一个频段且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导致数据碰撞,也有一些管理方法将FDMA与TDMA混合使用,如频分时分多址(frequency an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TDMA)方式,这样确实在频段和时隙上控制得更加严谨,但是这类方法在通讯时考虑到的仅仅是独占频段与时间资源,当出现其他设备同时在某个频段或者时隙发送数据时,就可能导致频段或者时隙上出现大量的数据碰撞,导致数据重传,使原本拥挤的信道资源状况更加恶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信道池的集群通讯管理方法、接收器、终端和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信道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信道池的集群通讯管理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终端发送申请发送数据请求给接收器;
S2:接收器接收申请发送数据请求,根据各个终端的ID信息和信道颗粒数初始化信道颗粒管理表,信道颗粒为一个频段一段时隙上的时间带宽积,接收器广播携带有信道颗粒管理表的起始帧给各个终端以分配信道颗粒;
S3:终端接收起始帧,根据起始帧携带的信道颗粒管理表在相应的信道颗粒上发送数据帧给接收器,数据帧携带各个终端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总量信息;
S4:接收器接收数据帧,计算通过各个信道颗粒接收到的数据包总量,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总量占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总量的百分比作为各信道颗粒的评价系数,根据各信道颗粒的评价系数更新信道颗粒管理表,接收器广播携带有更新后的信道颗粒管理表的起始帧给各个终端;
S5:重复步骤S3和S4,直到各个终端数据传输完成。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器,用于跟终端进行集群通讯,包括:
广播单元,用于广播起始帧给终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来的申请发送数据请求和数据帧,其中,数据帧携带有终端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总量信息;
初始化单元,用于根据各个终端的ID信息和信道颗粒数初始化信道颗粒管理表,信道颗粒为一个频段一段时隙上的时间带宽积,其中,起始帧携带信道颗粒管理表,终端根据信道颗粒管理表在相应的信道颗粒上发送数据帧给接收单元;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接收到的数据包总量,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总量占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总量的百分比作为各信道颗粒的评价系数,并根据各信道的评价系数更新信道颗粒管理表,终端根据更新后的信道颗粒管理表决定是否切换发送数据帧的信道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科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科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47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