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用倒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1920.8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1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毛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晓锋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杆 牵引绳 倒料装置 建筑施工 底板 第一驱动装置 固定杆 收线盘 下表面 转轴 电机 底板上表面 工作效率 活动连接 连接板 收纳箱 右侧面 左侧面 倒料 通孔 销轴 背面 穿过 体力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倒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侧面与第一驱动装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表面与第一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底板上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孔并与第一连接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正面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杆的背面活动连接。该建筑施工用倒料装置,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收线盘、第二收线盘、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连接板和收纳箱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再手动倒料,从而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倒料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和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在建筑施工时工作人员常常利用小推车进行倒料,但是大部分的小推车都没有自动倒料的功能,通常都是工作人员通过把手抬起小推车的一端,使得小推车倾斜,从而使得小推车内的物料能够滑落下来,这种方式非常麻烦,不仅浪费了工作人员的体力,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倒料装置,解决了在建筑施工时工作人员常常利用小推车进行倒料,但是大部分的小推车都没有自动倒料的功能,通常都是工作人员通过把手抬起小推车的一端,使得小推车倾斜,从而使得小推车内的物料能够滑落下来,这种方式非常麻烦,不仅浪费了工作人员的体力,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倒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侧面与第一驱动装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表面与第一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底板上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孔并与第一连接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正面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杆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伸缩装置与支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收纳箱的下表面搭接,所述收纳箱的下表面与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一轴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表面卡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板的下表面均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杆,且两个第二固定杆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二驱动装置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表面卡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卡接在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卡接有第二收线盘,所述第二收线盘位于第二锥齿轮的左侧,所述第二收线盘的表面与第二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并与收纳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位于箱体上表面开设的第二通孔内,所述滑轮的下表面与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支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机身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收线盘,所述第一收线盘的表面与第一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和套接在伸缩杆表面的弹簧,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伸缩杆和弹簧与支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晓锋,未经毛晓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1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浇注墙体的模板的外支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全钢架拱园式塑料大棚建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