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子器件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1654.9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9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左璠;杨明;段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凌科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吴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子器件 检测 检测装置 时间信息 环节 工位 测试结果信息 测试命令 故障定位 故障检测 项目信息 故障定位信息 通过检测装置 时间点信息 测试 测试内容 电子器件 内容生成 重复执行 时间点 停留 记录 配置 | ||
一种光电子器件故障定位方法,包括:S1、配置光电子器件故障检测中各个环节对应的检测工位点;S2、获取光电子器件故障检测中各个环节对应的检测内容;根据各个环节对应的检测内容生成检测装置的检测时间信息、检测项目信息;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时间信息、检测项目信息生成被测光电子器件到达各个环节对应的检测工位点的时间点信息、停留时间信息以及检测装置测试命令;S3、控制被测光电子器件到达检测工位点的时间点,并通过检测装置根据测试命令对光电子器件当前环节的测试内容进行测试;并记录本次测试结果信息;重复执行本步骤直至所有环节测试完毕;S4、根据所有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光电子器件的故障定位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子器件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光电转换器是一种类似于基带MODEM(数字调制解调器)的设备,和基带MODEM不同的是接入的是光纤专线,是光信号,分为全双工流控,半双工背压控制。
光电转换器(又名光纤收发器),有百兆光纤收发器和千兆光纤收发器之分,是一种快速以太网,其数据传输速率达1Gbps,仍采用CSMA/CD的访问控制机制并与现有的以太网兼容,在布线系统的支持下,可以使原来的快速以太网平滑升级并能充分保护用户原来的投资,千兆网技术已成为新建网络和改造的首选技术,由此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要求也提高。相关品牌有TP-link,TC-net,三旺通信,汉信通信等厂家,其中有工业级的也有商用型的,一般商用型的参数指标较低,范围较窄;工业级的性能更优,适用于工业环境。
光电转换器接口包括:
RJ45接口:10/100BaseT(X)or 10/100/1000BaseT(X)自动适应
光纤接口:1000Base-SX/CX/LHX/EX(SFP插槽、LC接头)
LED指示灯:电源,端口状态,10/100/1000M。
光电子器件在生产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检测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光电子器件放置于检测装置的装夹台上,然后通过手动的方式推动其中的一个探针安装板,将检测探针与电子元器件的引脚相接触,在接通电路,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完成之后再取出电器元器件,在进行下一个电子元器件的检测。
上述的检测过程,需要手动检测,在推动探针安装板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力,长时间的检测,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不利于长时间作业,而且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光电子器件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一种光电子器件故障定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光电子器件故障检测中各个环节对应的检测工位点;
S2、获取光电子器件故障检测中各个环节对应的检测内容;根据各个环节对应的检测内容生成检测装置的检测时间信息、检测项目信息;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时间信息、检测项目信息生成被测光电子器件到达各个环节对应的检测工位点的时间点信息、停留时间信息以及检测装置测试命令;
S3、根据被测光电子器件到达各个环节对应的检测工位点的时间点信息控制被测光电子器件到达检测工位点的时间点,并通过检测装置根据测试命令对光电子器件当前环节的测试内容进行测试;并记录本次测试结果信息;重复执行本步骤直至所有环节测试完毕;
S4、根据所有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光电子器件的故障定位信息。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电子器件故障定位方法中,
所述步骤S4还包括:对光电子器件的故障进行分类获得故障数据库,通过故障数据库来分析获取光电子器件的故障定位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凌科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凌科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16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