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的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1121.0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建和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H02S40/38;H02S40/3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发电 箱门 检修 储能单元 供暖系统 门部件 电位差 安全隐患 变换单元 人员使用 使用寿命 受光单元 主体箱体 转储模块 汇流 汇流箱 推动箱 位置处 对箱 风吹 联动 供暖 光照 墙壁 锁定 | ||
1.一种家用的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量转储模块(M-100),用于接收光照并形成电位差,同时将产生的电能进行汇流,其包括受光单元(M-101)、控制单元(M-102)和储能单元(M-103),所述电能通过控制单元(M-102)分别输送至所述储能单元(M-103)与DC-AC变换单元(M-201),且所述储能单元(M-103)与所述DC-AC变换单元(M-201)进行连接;
电热交换模块(M-200),通过所述DC-AC变换单元(M-201)与所述能量转储模块(M-100)相连接,且所述电热交换模块(M-200)将来自所述能量转储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并输送至供暖单元(M-202);以及,
监控模块(M-300),设置于所述光伏发电供暖系统的终端,其通过调控单元(M-301)分别与所述能量转储模块(M-100)和所述电热交换模块(M-200)相连接,并将其接受的数据传送至处理单元(M-302),所述处理单元(M-302)与防护单元(M-303)进行连接;
另外所述控制单元(M-102)包括承载主体(100)、电气部件(200)和限门部件(300),
其中,所述承载主体(100)包括箱体(101)、箱门(102)和连接件(103),所述箱体(101)与箱门(102)通过连接件(103)相连接;所述电气部件(200),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100)的箱体(101)的内部,且所述电气部件(200)与接头组件(A)相连接;所述限门部件(3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1)与所述箱门(10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的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门部件(300),包括驱动件(301)、锁扣件(302)和限位件(303),
其中,所述驱动件(301)设置于所述限门部件(300)的外端,其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K-1);
其中,所述锁扣件(302)与所述驱动件(30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K-1)进行铰接;
其中,所述限位件(303)与所述锁扣件(302)进行铰接,包括第三杆(303a)和第四杆(303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的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302)包括第一杆(302a)和第二杆(302b),所述第一杆(302a)具有第二连接孔(K-2)、第三连接孔(K-3)和第四连接孔(K-4),第二杆(302b)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K-3)与所述第一杆(302a)进行铰接;所述第二杆(302b)的两端具有第五连接孔(K-5)和第六连接孔(K-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的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接孔(K-6)为长圆孔,所述第二杆(302b)对应于所述第六连接孔(K-6)的一端设置有凸块(302b-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用的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杆(303a)的两端具有第七连接孔(K-7)和第八连接孔(K-8),所述第四杆(303b)通过所述第八连接孔(K-8)与所述第三杆(303a)进行铰接,所述第四杆(303b)的两端具有第九连接孔(K-9)和第十连接孔(K-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的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孔(K-4)与所述第七连接孔(K-7)由固定件(304)进行连接,所述第六连接孔(K-6)与所述第十连接孔(K-10)由支承件(305)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家用的光伏发电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组件(A)包括接线本体(400),其包括线端头(401)和旋接件(402),所述线端头(401)设置于所述接线本体(400)一端,所述旋接件(402)与所述线端头(401)连接;以及套管(500),套设于所述接线本体(400)外侧,其包括第一套管(501)和第二套管(502),两端对称的所述第一套管(501)分别与所述接孔(101a)和所述外接头(B)连接;所述第二套管(502)位于所述线端头(401)处,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501)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建和,未经周建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11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智能燃煤供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取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