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板双轴跟踪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0582.6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3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佑;孙志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森赛威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F24S30/452;F24S30/455 |
代理公司: |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8 | 代理人: | 洪松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板 支撑组件 铰接板 第一驱动机构 底板 双轴跟踪 固定座 铰接块 连接架 转轴 光电转换效率 太阳能领域 驱动 底板顶部 对称设置 间隔设置 驱动机构 竖直旋转 水平旋转 太阳光线 基板 铰接 受光 竖直 照射 贯穿 | ||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板双轴跟踪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太阳能板的支撑组件、用于驱动支撑组件发生竖直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发生水平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设有与其铰接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两个均呈竖直且间隔设置的铰接板,两个铰接板的顶部之间设有转轴,两个铰接板的底部设有基板,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顶部且呈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均为Z型结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两个铰接块,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铰接块。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根据太阳光线照射,实现实时改变太阳能板的受光面积,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板双轴跟踪设备。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在全民重视环保的今天,各种利用太阳能的装置和设备不断涌现。目前太阳能板绝大部分是固定式装置,太阳能板采用固定的角度和位置,不能自动跟随太阳移动而移动,大部分时间里太阳光都是倾斜照射在太阳能板上的,因此太阳能板的光电转换效率大多为4%-6%左右,而30%-50%的太阳光被浪费了。虽然也有太阳能发电装置中安装了太阳光跟踪装置,但结构较为复杂,跟踪装置本身耗能多,从而影响了太阳能发电跟踪装置的发电效率与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板双轴跟踪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板双轴跟踪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太阳能板的支撑组件、用于驱动支撑组件发生竖直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发生水平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设有与其铰接的连接架,该连接架呈U型机构且开口朝上设置,所述连接架包括两个均呈竖直且间隔设置的铰接板,两个铰接板的顶部之间设有呈水平设置的转轴,两个铰接板的底部设有与两者固定连接的基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铰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呈水平设置的底板和设置在底板顶部且呈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均为Z型结构,两个固定座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呈竖直设置的两个铰接块,两个所述铰接块的顶部均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铰接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在一个铰接板的外壁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位于两个铰接板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一个铰接板与第一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从动齿轮,该第一从动齿轮位于两个铰接块之间且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呈竖直设置在基板顶部的第二驱动电机和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基板与第二主动齿轮连接,所述基板的底部设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中心处设有呈竖直且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轴,该连接轴的一端自第二从动齿轮的底部向其顶部延伸并贯穿基板,所述连接轴的顶部与基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的底部设有与其转动连接且呈水平设置的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部设有三个沿其轴线等角度差分布的固定脚。
进一步的,靠近第一主动齿轮的铰接板上设有供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基板上分别设有供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连接轴贯穿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森赛威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森赛威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05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