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棚丝瓜野螟的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0007.6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6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包永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永照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津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0 | 代理人: | 胡翠 |
地址: | 542803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棚 丝瓜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棚丝瓜野螟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S1,嫁接培育壮苗:采用野生的南瓜嫁接育苗;步骤S2,实施变温管理:早上拉开草苫后,放风排湿半小时,然后紧闭棚室,将棚温迅速升到28‑32℃;午后如果棚温继续升高,加大放风量,将温度降到20‑25℃;入夜后,前半夜将温度控制在18‑20℃,后半夜将温度控制在14℃以下;步骤S3,适时适量浇水;步骤S4,采用高温闷棚;步骤S5,补充氮素营养;步骤S6,改善栽培条件:大棚选用无滴膜;或在棚室后墙上张挂反光幕,增强棚内的光照,提高棚内的温度;或在行间铺撒干草,以避免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的湿度。该方法纯生态防治丝瓜野螟,无需用药且效果较好,保证丝瓜食后对人体没有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丝瓜野螟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丝瓜野螟一年发生数代,以7~9月发生数量最大,并世代重迭,为害严重,主食叶肉,严重时大面积叶片仅留叶脉,严重影响丝瓜产量和质量。对于丝瓜野螟的防治也是一种需经常用药且难以达效的病害,如用药过频或过量,特别是上市前用药,食后对人体危害甚大。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棚丝瓜野螟的防治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棚丝瓜野螟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嫁接培育壮苗:采用野生的南瓜嫁接育苗,每天早上在田间仔细查看,发现病叶后立即摘除并采取防治措施,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步骤S2,实施变温管理:早上拉开草苫后,放风排湿半小时,然后紧闭棚室,将棚温迅速升到28-32℃;午后如果棚温继续升高,加大放风量,将温度降到20-25℃;入夜后,前半夜将温度控制在18-20℃,后半夜将温度控制在14℃以下;
步骤S3,适时适量浇水: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和苗情适时浇水,浇水时间选在晴天上午,小水勤浇;浇水后马上关闭棚室,将温度提高到32℃,在此温度下维持1小时,然后放风排湿;
步骤S4,采用高温闷棚:进入4月后如果发现病株,选晴天上午密闭棚室,将温度升到45℃并保持2小时,以杀灭棚内的病菌;每周闷棚1次,闷棚后放风,放风量先小后大;
步骤S5,补充氮素营养:丝瓜进入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氮糖液补充营养,每隔5天喷1次,连喷5次;
步骤S6,改善栽培条件:大棚选用无滴膜;或在棚室后墙上张挂反光幕,增强棚内的光照,提高棚内的温度;或在行间铺撒干草,以避免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的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纯生态防治丝瓜野螟,无需用药且效果较好,保证丝瓜食后对人体没有危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S4中闷棚前1天浇水;
进一步,步骤S5中氮糖液用白糖、尿素、水按1:0.5:100的重量比例配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大棚丝瓜野螟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嫁接培育壮苗:采用野生的南瓜嫁接育苗,用南瓜苗嫁接育苗的丝瓜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不易发生霜霉病。除了选择以上措施预防霜霉病外,每天早上还应在田间仔细查看,发现病叶后立即摘除并采取防治措施,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永照,未经包永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0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万向节十字轴
- 下一篇:一种基于全球能源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调度交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