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无线遥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8178.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北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4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器 信号接收器 控制装置 无线遥控装置 信号发射装置 信号接收装置 解码器 信号发射器 输出端 多路 无线通信设备 接收灵敏度 传输距离 发射天线 发射信号 负载控制 接收天线 控制设备 输入电路 振荡输出 振荡输入 单片机 输入端 电阻 通信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无线遥控装置,包括用于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装置、用于接收信号的信号接收装置及用于控制设备动作的控制装置,信号发射装置包括与输入电路相连的编码器及与编码器相连的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与发射天线相连,编码器的振荡输入端经第二电阻与编码器的振荡输出端相连;信号接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器及与信号接收器相连的解码器,信号接收器的输入端与接收天线相连,解码器的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相连;控制装置采用单片机。本发明能够实现负载控制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保证通信的稳定性,适合在各种传输距离的无线通信设备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无线遥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通讯产品涌现出来,尤其是无线通讯领域的新产品。目前,无线通讯方式有无线电、红外线、微波通讯及无线射频收发等方式,其中,无线射频收发装置由于价格便宜、传输距离远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低成本的无线通讯设备中。现有的无线射频收发装置中的发射模块的振荡频率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容易造成发射频率产生偏移而无法正常通信。此外,现有的无线射频收发装置仅能驱动一路负载工作,当多路负载同时工作时则需要多个无线射频收发装置,这样不仅会造成成本的增加,而且无法实现多路负载的同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射频通信装置,不仅能够同时驱动多路负载工作,能够保证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的振荡频率的稳定性,能够保证正常通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路无线遥控装置,包括用于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装置、用于接收信号的信号接收装置及用于控制设备动作的控制装置,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包括与输入电路相连的编码器及与编码器相连的信号发射器,所述编码器的编码输出端经第一电阻与信号发射器相连,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与发射天线相连,所述编码器的振荡输入端经第二电阻与编码器的振荡输出端相连;
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器及与信号接收器相连的解码器,信号接收器的输入端与接收天线相连,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经第三电阻与解码器的电源正端相连,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还与解码器的数据信号输入端相连,解码器的振荡输出端经第四电阻与解码器的振荡输入端相连,解码器的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控制装置采用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路设备,其中单片机的第一输出端经第五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级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第一电源正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经第一二极管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二极管两端并联有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第一指示灯和第六电阻组成第一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正极,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二输出端经第七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级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第一电源正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经第二二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二二极管两端并联有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第二指示灯和第八电阻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正极,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信号发射器包括与输入信号相连的第九电阻,第九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还经第一晶振接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第一电容接地,第一电容两端并联有第二电容,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一电感连接第三电源正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三电容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级相连,第三三级管的集电极还与发射天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北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北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8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