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CN管理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8155.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剑;刘越峰;段瑞;刘小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cn 管理 方法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DCN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实现穿越异厂网元对网元的DCN管理。所述方法包括:网元上配置有DCN子接口,网元接收网元管理系统发送的搜索消息,根据搜索消息向网元管理系统上报网元的信息;网元通过DCN子接口接收DCN报文,对DCN报文中的管理信息进行处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跨越异厂实现对网元的DCN管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通信网(datacommunication network,DCN)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一个新开局的通信网络(如: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设备组成的网络),该通信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物理层连接成功之后,首先需要开通DCN,这样,维护人员就可以通过运营商的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EMS)对该通信网络中的各个网元(Net Element,NE)进行进行远程的集中部署和监控,如:EMS可以通过网元上的管理接口对该网元进行DCN管理。
但是,当通信网络中的某个网元挂接在其他不同厂家的网元下时,因二者的DCN私有协议不同,该网元仅通过自身的业务口与其他不同厂家的网元对接,继而接入网络,而不能通过管理接口与其他不同厂家的网元对接,导致EMS无法在穿越异厂家设备后通过管理接口来实现对网元的DCN管理。例如:目前,大多数小型化PTN设备(如:集团客户接入(简称集客接入)的PTN设备)一般放置在终端用户处,通过业务口与城域的PTN设备对接来接入集客业务,当小型化PTN设备挂接在其他厂家的城域PTN设备下,小型化PTN 设备只能通过业务链路接入DCN,这导致EMS无法在穿越城域的PTN设备后通过管理接口来实现对网元的DCN管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DCN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以实现穿越异厂网元对网元的DCN管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DCN管理方法,该方法由网元执行,所述网元通过异厂网元接入DCN,该网元的业务口上配置有DCN子接口,该方法包括:接收网元管理系统发送的搜索消息,根据搜索消息向网元管理系统上报网元的信息;其中,网元的信息包括 DCN子接口的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以及网元的网元标识符(Networkelement identifier,NEID);通过DCN子接口接收来自异厂网元的DCN报文,对DCN报文中的管理信息进行处理,其中,DCN报文由异厂网元将DCN子接口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VLAN)值封装在DCN信息中生成,DCN信息由网元管理系统发送给异厂网元,DCN信息携带有网元的信息、管理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元在其业务口上创建一具有DCN接入控制功能的DCN子接口,该子接口使能DCN接入控制功能,当网元管理系统确定管理网元时,网元管理系统向异厂网元发送DCN报文,该DCN报文携带有网元的信息、管理信息、以及VLAN值,网元通过DCN子接口接收DCN报文,对DCN报文中的管理信息进行处理。如此,网元管理系统可以跨越异厂设备之后,通过DCN子接口实现对网元的DCN管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DCN子接口的VLAN值与业务口上的其他子接口的VLAN值是不同的。
如此,使其他子接口无法配置该VLAN值,很好地实现了子接口之间的隔离。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DCN子接口的IP地址为网元根据网元的NEID生成的IP地址。
如此,可以根据网元的NEID生成子接口的IP地址,由于每个网元的NEID是唯一标识该网元的,因此,根据该NEID生成的IP也是唯一的,如此,保证了不同网元间DCN子接口的IP地址的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81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