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7329.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贺恒鑫;顾建伟;陈维江;时卫东;殷禹;边凯;赵晓路;杨科;石可重;何天宇;黄胜鑫;张兆华;向念文;李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3D80/30 | 分类号: | F03D8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组 叶片 防雷 系统 | ||
1.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设置在风电机组叶片(1)叶尖的叶尖接闪器(2)和至少两对位于叶片表面远离叶尖处的叶中接闪器(5);
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1)内部,一端与所述叶尖接闪器(2)相连接,另一端与各对所述叶中接闪器(5)相连接,用以将雷电流导入大地的下引导体(4);
设置于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的两个表面,一端与所述叶尖接闪器(2)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叶中接闪器(5)相连接,用以屏蔽所述下引导体(4)表面放电效应的屏蔽装置(3);
所述屏蔽装置(3)包括:两组屏蔽体(31);其中,一组所述屏蔽体(31)设置于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的吸力面,另一组所述屏蔽体(31)设置于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的压力面,并且,各组所述屏蔽体(31)的首端均与所述叶尖接闪器(2)相连接,尾端均与所述叶中接闪器(5)相连接;
每组所述屏蔽体(31)均包括:至少两根金属带(311);其中,
各根所述金属带(311)分别靠近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的前缘和尾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两个表面上靠近前缘设置的各根所述金属带(311)的弧度与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前缘的弧度一致;和/或
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两个表面上靠近尾缘设置的各根所述金属带(311)的弧度与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尾缘的弧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的两个表面上均开设有凹槽,各组所述屏蔽体(31)分别嵌设于所述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屏蔽体(31)通过柔性环氧粘接剂(8)粘贴在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的两个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内部末端的水平连接杆(7)和两根纵向连接杆(6);其中,
所述水平连接杆(7)的两端连接在两个所述纵向连接杆(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引导体(4)靠近所述风电机组叶片(1)内部末端的部分与所述水平连接杆(7)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叶中接闪器(5)分别所述纵向连接杆(6)的两端相连接,各组所述屏蔽体(31)的尾端与各对所述叶中接闪器(5)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中接闪器(5)为柱状接闪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73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组及间隙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海洋风力发电的直流屏柜